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国法中的非讼程序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19 22:31

  本文关键词: 法国 非讼程序 特有规则 启示 出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国采用的是非讼程序规定于民事诉讼法典的立法例。它通过特有规则、严格限定非讼程序功能、维持程序形式的相对性使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在同一法典内做到了逻辑合理、结构平衡;非讼程序体现出了职权主义、非公开审理、不须言辞辩论、注重第三人程序保障等特点,这与德、日等单独立法例国家特点基本一致,但程序独立性、自序性较弱。非讼事件诉讼化亦是法国法特有的现象,它与借助诉讼程序实现第三人程序保障密不可分。这一立法例的诸多做法对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修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Abstract]:In France, the non-litigation procedure is stipulated in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 legislation. It strictly limits the function of non-litigation procedure through specific rules. Maintaining the relativity of procedural form makes the litigation procedure and non-litigation procedure achieve logical rationality and structural balance in the same code; Non-litigation proceedings reflect the functions and powers, private hearings, no need for verbal debate, pay attention to the third party procedural protec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Germany, Japan and other separate legisl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but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procedure. The self-order is weak and the litigation of non-litigant events is also a special phenomenon in French law. It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hird party procedural protection by means of litigation procedu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vision of our current civil procedure law.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1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非讼程序特殊规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LS(2011)C37)
【分类号】:D925.1;D956.5
【正文快照】: *引言2011年年初,我国再次启动了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这次修改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扩大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的内容,把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担保物权实现等具有非讼性质的程序亦纳入民事诉讼法①。由于这些程序与第十五章规定的大部分事件程序②在性质上具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洪坤;;人权保障与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杨蔼,陈良刚;WTO与我国司法审查标准[J];比较法研究;2002年02期

4 左卫民,谢鸿飞;法院的案卷制作——以民事判决书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5 龚曙东;日耳曼法的启示——从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谈起[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6 周安平;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原则与目标模式[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7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8 左卫民;周洪波;;证明标准与刑事政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2期

9 李超;中国近代司法审判权的构建途径:权力重构与制度移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尹奎杰;权利思维方式的逻辑理路[J];长白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美君;;律师保守职业秘密的道德批判[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马青波;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分析[D];湘潭大学;2001年

3 洪更强;论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胡秋明;论审前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李红枫;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刘月楚;罪刑法定的程序性要素[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张娅娅;刑事起诉制度的经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张颖;论行政立法及其监督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周丽;社会变革·法治进程·法治道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何晓睿;论海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规范性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蔡虹;非讼程序的理论思考与立法完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翁晓斌;职权探知主义转向辩论主义的思考[J];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3 侯淑雯;;司法衡平艺术与司法能动主义[J];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4 廖中洪;;制定单行《民事非讼程序法》的建议与思考[J];现代法学;2007年03期

5 刘海渤;民事非讼审判程序初探[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滨;;财产权在法国法上的效力及其地位演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洪荞;;论《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历史条件[J];理论界;2010年04期

3 米健;;罗马法对法国法的影响[J];法国研究;1986年02期

4 洪永红;瞿栋;;论殖民时期法国法在黑非洲的移植[J];西亚非洲;2006年01期

5 贾林青;;论法国公司法关于防止股东滥用权利制度的借鉴价值[J];法学家;2007年02期

6 郭玉军,向在胜;法国法中海底文化财产的法律地位[J];时代法学;2005年04期

7 王t,

本文编号:1445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45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7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