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传统法典条标的设置与现今立法的借鉴

发布时间:2018-01-23 18:44

  本文关键词: 《宋刑统》 《大清律例》 《唐律》 大明律 国家立法 反映法 立法主体 可取之处 中条 立法技术  出处:《法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虽然中国古代的法律已经没有借鉴意义,具体的刑名法例也多无可取之处。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中国古代就没有可为我们借鉴的立法技术。其实,中国传统法典条标的设置与现今立法的借鉴。在中国的传统法典中,一般都设有条标,无论是《唐律》、《宋刑统》,还是《大明律》、《大清律例》等都是如此。条标是每条法条前的标题,集中反映法条中内容。条标的设置有其自己独特的作用。中国现今的国家立法中,还没有引用条标,是一个缺憾。借鉴中国传统法典中条标的设置经验,古为今用,是今后中
[Abstract]:Although the ancient law of China has no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he specific law of criminal names have no merit, but we can not think that there is no legislative technology for us in ancient China. In fact.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de, there are generally marked, whether "Tang Law", "Song Criminal system", or "Daming Law". The title of each article is the title before each article, which mainly reflects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The setting of the object of the article has its own unique function. China's current national legislation has not yet quoted the mark. It is a shortcoming. T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setting up the object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de, to use the past for the present, is to use it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2年部立项课题“中国法制史学的演进思考”(项目编号:12SFB5008)的中间成果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虽然中国古代的法律已经没有借鉴意义,具体的刑名法例也多无可取之处。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中国古代就没有可为我们借鉴的立法技术。其实,中国传统法典条标的设置与现今立法的借鉴。在中国的传统法典中,一般都设有条标,无论是《唐律》、《宋刑统》,还是《大明律》、《大清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宋刑统》的变化及法史料价值探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2 岳纯之;;论《宋刑统》的形成、结构和影响[J];兰州学刊;2013年11期

3 陈戍国;《宋刑统》其书与宋代礼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袁泉;徐磊;;《宋刑统》中刑罚思想的体现[J];兰台世界;2013年17期

5 高楠;宋燕鹏;吴克燕;;宋初的嫁妆立法——以《宋刑统》为中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4期

6 王yN茗;;浅析《宋刑统》中的“典卖指当论竞物业”条[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7 薛梅卿;;沈家本对《宋刑统》的研究与传播[J];法学研究;1990年06期

8 ;城管:我国古代三大盛世时期的立法与执法[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5期

9 陈绍方;略论宋代立法特点[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10 吕志兴;;论宋代法典体例的演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蒙;《唐律疏议》与《宋刑统》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姝;宋与西夏法律编纂形式比较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3 宋鑫鑫;宋代赦宥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57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57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