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诉讼程序考
本文关键词: 汉代 诉讼 诉讼程序 出处:《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代的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没有明显的区分。汉代的诉讼程序可分为告劾、案件受理、证不言情之辩告、案件事实查证和司法判决五个阶段。告劾是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行为。证不言情之辩告是司法机关告知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案件事实查证阶段包括讯、验和鞫三个部分。司法判决包括论、当和报三部分。
[Abstract]: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and the civil procedure in Han Dynasty. Impeachment is the act that causes the proceedings to take place. The argument of intelligibility is the act that the judicial organ informs the litigant or the litigant participant's litigatio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case fact investigation is the action of the judicial organ to inform the litigant or the litigant of the litigant'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evidence stage includes information. Judicial decision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ory, review and report.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9;D925
【正文快照】: 汉代礼仪盛行,诉讼程序同样值得称道。《史记·张汤传》记载:“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张建国先生认为,《张汤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文学;;汉代人事制度拾零[J];中国人才;1986年06期
2 陶新华;汉代的“发兵”制度[J];史学月刊;2000年02期
3 邓家倍,任建芬;广州不是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赵光怀;狱吏与汉代司法系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田翠英;;从《孔雀东南飞》看汉代婚姻法律制度[J];兰台世界;2006年16期
6 陆德国;;汉代官吏选用制度探略[J];枣庄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邹瑞彬;吴火才;;论汉代行政监察制度[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翟麦玲;;从法律角度看汉代奴婢的社会地位[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付开镜;;汉代官民的互爱[J];传承;2008年04期
10 程维荣;;汉代居延戍卒及其法律地位[J];政治与法律;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旭;;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E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s in Chinese Courts[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田鹏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之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袁红兵;;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中审判者的诉讼职能[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7 徐心希;;浅谈董仲舒“大一统”理论与汉代史学观念的更新[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齐扬;杨军昌;;X射线探伤技术对汉阳陵陶俑、陶动物成型制作工艺的初步分析[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文燕;高路;;环境污染被害人救济法律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周华伟;孟照伟;林超;;关于诉讼档案价值的思考[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权保障视角下的程序变革[N];法制日报;2005年
2 李德平;贯彻刑事诉讼法中未成年人诉讼程序之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记者 张晓敏;天津河北区导诉服务受欢迎[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庄亦正 陈其生;规范司法行为从“瓶颈”抓起[N];无锡日报;2006年
5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胡嘉荣;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的契合点[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赵千新;耐心“三导”便民利民[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7 李军;涉诉上访原因及对策初探[N];辽源日报;2009年
8 曹建强;汉代的陶厕[N];中国文物报;2000年
9 樊崇义;完善的诉讼程序是政治文明的标志[N];检察日报;2003年
10 陈美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不足[N];江苏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建中;证券纠纷非诉讼程序解决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彤;礼教形成中的汉代妇女生活[D];浙江大学;2005年
5 许大海;汉代艺术设计思想要义[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一梅;汉代文献学及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石荣传;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大志;论我国民事推定制度的完善[D];四川大学;2005年
2 林海滨;论专利侵权诉讼与专利无效程序的一体化安排[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杨世超;我国当代民间调解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文洁;赵斌诉刘强、沈琴给付抚养费纠纷案引发的思考[D];兰州大学;2009年
5 贾志敏;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常锐;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吴润松;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和程序设计[D];安徽大学;2006年
8 王睿;侵犯商业秘密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耿国玉;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田开封;侦查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9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6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