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新加坡扣船新发展——评新加坡上诉庭the“Bunge Melati 5”案

发布时间:2018-01-27 23:25

  本文关键词: 扣船 海事管辖权 非必然败诉案件 出处:《中国海商法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长久以来,对新加坡扣船的条件和相关证明标准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当事人在扣船案件中经常产生争议。在介绍新加坡扣船案例——the"Bunge Melati 5"案的基础上,回顾了新加坡扣船应适用的法律条文规定,结合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和新加坡上诉庭2008年所作重要扣船判例the"Vasiliy Golovnin"案,厘清了新加坡上诉庭在本案判决中阐述的索赔人在新加坡申请扣船应采取的五个基本步骤及其相应的证明标准。最后,对新加坡扣船应履行的披露义务和错误扣船损害赔偿责任认定标准进行了简要讨论,并得出结论:出于维护全球扣船中心的地位和避免法院陷入大量无依据扣船案件的泥潭的目的,新加坡法院通过这些案例对扣船争议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平衡。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re has been no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s of arrest and the relevant standards of certification in Singapore. The parties often have disputes in the arrest case.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ingapore arrest case, the "Bunge Melati 5" case.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 applicable to arrest of ships in Singapore are recall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and the important arrest of ships case the "Vasiliy Golovnin" made by the Singapore Court of Appeal on 2008. The five basic steps to be taken by a claimant in Singapore to apply for arrest of a ship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of proof were clarified in the judgement of the Singapore Court of Appeal in the present cas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isclosure obligations to be performed by Singapore and the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the liability for damages caused by false arrest of ship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atus of the global arrest centre and to avoid the court from falling into the quagmire of a large number of unwarranted arrest cases. In these cases, the Singapore courts balanc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in the arrest disput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
【分类号】:D933.9
【正文快照】: 一、基本案情本案是有关燃油供应款的索赔纠纷。上诉人是新加坡一家燃油供应公司,被上诉人是马来西亚的船东。2010年2月5日,上诉人在新加坡法院提起“对物诉讼”(action in rem),扣押了被上诉人所属的“BungaMelati5”轮。上诉人诉称其通过经纪人与①参见The“Bunge Melati 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安山;余正;;索赔人能否根据租约下的履约保函扣押担保人的船舶——the“Catur Samudra”案介绍[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新铭;关于对《联合国扣押船舶公约条款草案》的几点修改意见[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7年00期

2 群英;;新加坡律师应邀来京举办研讨会[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1年00期

3 倪学伟;船舶扣押中的若干法律与实务问题浅析[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年00期

4 张进先;一起维护我国权益的扣船申请案[J];人民司法;1982年07期

5 关政,仉庆武;谈诉讼前扣船案件的海事担保[J];人民司法;1989年06期

6 山旭;;新加坡中国官员培训基地揭秘[J];共产党员;2009年01期

7 刘文才;;新加坡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8 李合;;新加坡[J];世界知识;1959年12期

9 萧彬;;新加坡概况[J];南洋资料译丛;1973年03期

10 李华;新加坡总统蒂凡那[J];东南亚研究;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凯欣;;新加坡茶文化[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2 ;世界六大花园城市[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3 张瑞美;;医院优质服务6+6[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一平;;新加坡的现代化与文化转型[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倪易洲;;新加坡、澳大利亚节水管理体系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蔡志祥;;区域研究与国际视野:潮州、香港与东南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臧雷振;;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社区参与实践[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刘管平;郭昊羽;;以花园城市新加坡为例谈城市园林设计的几个特点[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9 林毅;魏勇;王文贵;陈登杰;李玉冰;严玉宝;胡娟;;新加坡鹦鹉感染沙门氏菌病的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梁中国;;美丽成就品牌[A];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2007美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郑建 黄德乾;南京禄口机场与新加坡樟宜机场签署合资框架协议[N];中国民航报;2007年

2 张永兴;新加坡加强网上音乐下载管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颜剑;中国—新加坡FTA谈判:寻求突破服务贸易[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林红梅;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重组成功[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记者 廉士传;王克成等领导会见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官司员徐军[N];四平日报;2007年

6 丁怀敏 王俊云;新加坡和我国云南将联姻做大花卉产业[N];中国花卉报;2006年

7 张姗姗;新加坡电信:以国际市场拓展用户空间[N];中国电子报;2007年

8 叶国靖;新加坡腾飞移师越南复制“中国版”工业园[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林佩碧;新加坡房产市场吸引外资承包商投资建设[N];建筑时报;2008年

10 林纯洁;新加坡:凯利板踏上征途[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4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5 林青;新加坡地区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学研究和临床治疗[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方桂香;新加坡华文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郑敏;中国苔类植物染色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虎;国家利益与媒体国际报道[D];暨南大学;2007年

9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廖文辉;马新的中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及其比较(1800-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若尔;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慧研;1965-1969年新加坡与美国关系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方榕;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历史研究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蒙星宇;南洋奇葩[D];暨南大学;2005年

5 高茹;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丹;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滕连帅;新加坡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和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冰;香港与新加坡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比较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蔡小贞;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态势分析:1980-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尹晓丽;新加坡对大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演变[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9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69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