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事实的叙事建构
本文关键词: 裁判事实 确信真实 叙事 修辞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律叙事学对于裁判事实认定的意义,并不在于通过虚构否定真实,而在于让裁判中的叙事摆脱逻辑的遮蔽,揭示叙事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机理。在法律叙事学的视野下,确信真实是裁判事实认定的目标;裁判事实认定的过程是一个法内叙事和法外叙事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过程;裁判事实的认定过程是围绕事件、通过语言活动展开的建构过程,挑选、添加、诠释等叙事策略贯穿于这一语言的建构活动之中。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legal narratology to the judgment of fact is not to deny the truth through fiction, but to let the narration in the referee get rid of the shadow of logic. In the view of legal narratolog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ruth is the objective of judging the fact. The process of judging fact identification is a process of intertwining and interacting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narration. The cognizance process of the fact of the referee is a narrative strategy which revolves around events, and ru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guag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language activity, selection, addition,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narrative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820096) “985工程”南开大学法学学科建设项目《能动司法语境下的法律解释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5
【正文快照】: 受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科学话语长期主宰司法裁判的事实认定过程,事实认定被传统的证据法学视为是依靠逻辑和经验的证明手段,通过法律程序恢复事实真相的证明过程,而修辞与叙事成为被理性和逻辑遮蔽的“隐性知识”。这样,事实的逻辑化处理使案件事实成为孤立的法律事件,使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力,韩德明;解释论、语用学和法律事实的合理性标准[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2 刘燕;;案件事实,,还是叙事修辞?——崔英杰案的再认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6期
3 刘燕;;案件事实的人物建构——崔英杰案叙事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2期
4 孙光宁;;判决书写作中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3期
5 陈光中,陈海光,魏晓娜;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J];中国法学;2001年01期
6 李安;;证据感知与案情叙事——以诉讼心理学为考察视角[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戴璇;;司法判决书难以文学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伟民;;后经典叙事中的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王端庆,毛国红,曹大文;加强法制建设是推进21世纪我国高教发展的重要基础[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刁丽;;《呼啸山庄》中悬念所构建的悲剧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张俏;;在生命的断裂中寻找认同——简评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吕柳玲;;两大法系之代理理论及其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金波;;具有检察特色的教育培训机制之构建[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强世功;;法律移植的终结——对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反思[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程光炜;;当代中国文学中主体形象的变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申卫峰;《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双;股东资格确认的法律实证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马锡兰;中、日保险法的告知义务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中[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谢晖;事实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刘大为;;历史事实的修辞建构(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申丹;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5 汪国胜,柯建刚;修辞效果评价问题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张素格;;汉语言中“引用”的修辞功能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7年27期
7 周光权;行为评价机制与犯罪成立——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扩展性思考[J];法学研究;2000年03期
8 苏力;判决书的背后[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9 张卫平;事实探知:绝对化倾向及其消解——对一种民事审判理念的自省[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10 邓志勇;;西方“修辞学转向”理论探源[J];外国语文;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承寿;法律事实辨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宋显忠;肖凯提·阿布力米提;;法律事实的实证探究[J];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3 张乾雷;;美国司法认知对象研究[J];研究生法学;2008年02期
4 梁兴国;;判决形成中的法律思维及其应用 对一起医院处理死胎案的方法论分析[J];法律适用;2006年11期
5 廖斌;;论清代刑事案件裁判事实的获得路径——以巴县衙门司法档案为基础的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吴晓明;;目光的往返流盼——法律思维发生的一般过程[J];研究生法学;2003年04期
7 傅蔚蔚;张旭良;;试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之建构[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8 王志强;;中国法律史叙事中的“判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9 朱永红,张苏敏;论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J];河北法学;2004年08期
10 杜金榜;;法庭对话与法律事实建构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静焕;;论题学法学的逻辑学反思[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赵承寿;裁判事实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 樊崇义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 吴宏耀;应当区分证明标准与裁判事实[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陈鸿彝;重视历代公案文牍的发掘整理[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赖林涛;司法判决中的事实推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梁燕妮;疑难案件的司法认识论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2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7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