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兼及法律方法论的实践功能
本文关键词: 主流法律观 深度融合 现象学 法律方法论 出处:《政法论丛》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法律显现自身的活动与过程具有一种"构成"的性质。在法律实践中,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不断获得规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生命力。通过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之可能,可以发现更为适合中国法治路径的法律观应当是来自基于现象学的规范法学,而法律方法论则是实践法治必不可少的技艺。
[Abstract]:From the phenomen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activities and processes of legal manifestation have a kind of "constitution" nature. In legal practice, various political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are involve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constantly get normative integration and make the law obtain vigorous vitality. Through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mainstream legal view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ts deep integration.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view of law,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path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should come from the normative jurisprudence based on phenomenology, and the methodology of law is an indispensable skill to practice the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矛盾化解的法律适用方法研究(11CFX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12TB011)
【分类号】:D909.2
【正文快照】: 引论自国内法律方法论研究兴起以来,法学界对法律方法论之实践功能始终存在着不同观点。有学者对法律方法论的实践功能抱怀疑态度,例如,认为法律解释只是法官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而法律论证不过是司法过程中的“理论神话”。[1]而法律方法论在实践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并不十分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2 陈金钊;论法学的核心范畴[J];法学评论;2000年02期
3 陈金钊;研究对象的迷失——对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点看法[J];法学;1999年03期
4 陈金钊;;法律方法的界分及其实践技艺[J];法学;2012年09期
5 陈金钊;认真地对待规则——关于我国法理学研究方向的探索[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6 桑本谦;法律解释的困境[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7 范忠信;;法制(治)中国化:历史法学的中国使命(论纲)[J];理论月刊;2011年01期
8 桑本谦;;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从邱兴华案切入[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9 谢晖;规范解释的创新何以艰难——兼论我国规范法学研究的创新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俞江;;历史深处看规则——论规则作为法学研究的中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利;;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张武;论政府经济职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金波;浅析表见代理的代理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刘帆;;论我国定罪司法解释的标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许洁;;中国法制现代化范式的消解和建构——从中西法律价值观的比较维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周林彬;李胜兰;;法律经济学课程设计比较研究(研究报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素文;李松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文献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使命(初稿)[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8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飞龙;;森林采伐制度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平衡[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现U,
本文编号:1475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7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