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犯罪存留养亲制度之结构与理念新探
本文关键词: 清代 犯罪存留养亲 孝道 利益平衡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代犯罪存留养亲制度在沿袭明律之规定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与前代不尽相同的一系列事例和条例,由此在留养适用之主体资格和罪刑标准的沿革中使自身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从清代犯罪存留养亲制度蕴含的理念来看,主要体现为强化作为家庭与政治伦理一体化的"孝道"精神、稳定宗族关系和宗族制度及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进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following the regulations of Ming Dynasty, a series of cases and regulations were produced which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Therefor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the standard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the author further consummates his own structure. From the view of the concept contained in the system of keeping and keeping relatives in crime in Qing Dynasty. It mainly embodies in strengthening the spirit of filial piety as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 and political ethics, stabilizing clan relations and clan system, realizing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then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consolidating the rule.
【作者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基金】:山东省文化厅资助项目(2012090)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犯罪存留养亲,其意指犯死、流、徒等罪之人,若有直系尊亲属因老疾无人应侍,在一定条件下该犯人应侍奉尊长而毋庸再服应执行之刑。应当说,这一制度并非为犯人本身所设,乃是为犯人直系尊亲属而设,使其不致因子孙犯罪而失去奉养。此制虽然特殊,却是中国封建社会具有普遍适用效力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民间禁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胡谦;;法学本科阶段《中国法制史》教学体例与内容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陆水林;乾隆时期巴尔蒂斯坦(小西藏)与清朝关系初探[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10 赵献海;明代毁“淫祠”现象浅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孙强;晚明商业资本的筹集方式、经营机制及信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叶士东;晚清交通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罗海山;传统中国的契约:法律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杜常顺;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雷;清代狱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2 刘炳涛;清代发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魏志静;北魏刑事法律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刘稚清;试论条例在明清法律中的角色[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王雪松;清代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论略[D];吉林大学;2004年
6 洪浩;论清代的讼师[D];吉林大学;2004年
7 石晓华;不可期待的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王旭;清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地租佃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孙倩;清代东北站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秀芹;近代中国典权制度的立法研究(1907——1931)[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希烈;论存留养亲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合理性[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进;;清代司法文书“通行”功效考[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2 黄延廷;;清代刑事司法中的比附[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3 姚志伟;;清代妇女抱告探析[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4 魏道明;;清代的宫刑[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李麒;;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以山西河东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J];政法论坛;2011年05期
6 龙山;;论清代秋审制度运行机制特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刘振宇;;清代黔东南苗族社会变迁与民间纠纷解决——以文斗寨解纷文书为研究对象[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姚志伟;;讼累与清代司法的伤害功能——对传统无讼观的反思[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曹务坤;;从诚信的视角看清代黔东南锦屏侗族、苗族林业契约[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10 宋国华;;清代的缉捕术[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晓光;;改土归流中的一场典型诉讼事件——从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区的诉讼与司法[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鸣;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尚春霞;清代赋税法律制度研究(1644年——1840年)[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黄延廷;清代刑事司法中的缘法断罪与权宜裁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焦利;清代监察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文生;清代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袁家超;清代契约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2 赵丞煜;清代乡村的社会控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郭洁;试论清代妾在家族中的民事法律地位[D];苏州大学;2008年
4 包翠珍;清代蒙古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支强;“西洋人传教治罪”条例论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马飞跃;清代工商业会馆公所规章制度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庐;清代灾荒救济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李泉钦;论清代自首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周进;清代土地绝卖契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石淼;清代商人对地方官吏违法榨取行为的传统诉讼[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5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7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