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
本文关键词: 自然法 道家 法自然 自然主义 天人合一 出处:《安徽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思想内容涵盖法律、政治、哲学、养生等等诸多方面,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天下。以老子为首的先秦道家学者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理论,主张顺应天道、效法自然,以内容丰富、哲理深邃的自然法思想和精神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到了战国时期,道家虽然形成不同的派别,但他们在崇尚自然法方面却是一致的。在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从老子到庄子,和从老子到稷下黄老,代表了我国古代自然法思想发展的两种趋势,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先秦时期道家形成的这种自然法思想,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从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入手,从先秦时期动荡混乱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开始介绍道家自然法形成,继而说明道家的自然法思想并非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它与先秦的尧舜、夏商周乃至春秋时期的道术思想及反天命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先秦道家所持有的自然主义和人性自然说、自律、节欲的价值观,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自然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阐述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道法自然”与西方自然法概念的区别,说明继老子创立“道法自然”论以来,建立在以“天道”为核心的自然主义基础上的自然法思想的到了道家各派的普遍认同。但是,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内容在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依据“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律运作观和对人定法的态度的变化,先秦道家自然法分化为不同的流派,一派以庄子为代表,另一派以宋敇,尹文为代表,被称为稷下黄老学派。从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由老子到庄子,由老子到稷下黄老,代表了中国古代自然法思想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 第三部分,分析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特征。道家的自然法思想自老子创始以来,为先秦众多学者学习和继承下来,虽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各自有所发展,但仍然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都是以“道”为核心,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崇尚自然法。先秦道家的自然法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自然法发展的重要起点。与西方的自然法相比较,道家自然法同样具有最高性、普遍性、永恒不变性,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具有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和谐的自然观,呈现出从崇尚自然法、批判人定法逐渐走向自然法与人定法结合的趋势。 第四部分,以老子为首的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主要分析了其对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立法和司法产生的重大影响。 自然法作为一种正义之法、理性之法和道德之法,在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确立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西方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法学说塑造而成的。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课题的提出,让我们更加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相处。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也可以为现代化法制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尤其是自然和谐的观念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的动力。反之,和谐社会的建构,同样在世界新时期的背景下,可以为中国自然法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社会环境。因此,对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研究对于推动现代中国法制思想的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岩;贾敬鸿;;“道”与自然法思想的比较与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2 赵然;;儒墨两家自然法思想解读[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6期
3 张文彬;;论自然法对国际法的影响[J];法学家;1993年Z1期
4 赵静;;宪法中的自然法思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4期
5 王红;马建平;;自然法思想与儒家中庸主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雷恒军;;格老秀斯与近代自然法理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刘毅;;法律思想的现代性转折——对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再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余鹏;;自然法与道法自然之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9 李姜;;论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范式[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10 余卫东;;和谐社会的自然法视角[J];伦理学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李长庚;;先秦道家的心理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启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陈遵沂;;“天人合一”思维方式透视[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罗筠筠;;从气功学的角度看老庄道家哲学美学思想[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史向前;;《淮南子》的“无为”论[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魏小巍;;上清道宗教体验视阈中的生命与世界[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米靖;;从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看先秦黄老道家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升权;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贡献[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陈鼓应(台湾大学哲学系);战国黄老思想的端倪[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张海斌;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米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会副会长);比较法学的历史发展与学者的承担[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付洪泉;怀特海的过程思想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6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自然时差的启示[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张海斌;西方古典宪政历史探源[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方铭;战国诸子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弘扬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 朱汉民;和谐文化建设的传统资源[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小斌;先秦道家与早期文艺审美思想生成[D];扬州大学;2008年
2 周耿;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周晓东;先秦道家名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陈庆;法之存在、本质及其概念构造[D];吉林大学;2010年
5 罗映光;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吴彦;法、自由与强制力[D];吉林大学;2012年
7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8 王君霞;个体的存在方式及其自然权利形态[D];吉林大学;2010年
9 周叶君;《淮南子》对老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郭荣君;先秦儒道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晶晶;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D];安徽大学;2010年
2 郑金坤;欧洲中世纪自然法思想嬗变[D];河南大学;2010年
3 许文超;论自然法思想与中国现代化法治建设[D];河南大学;2010年
4 张卫;近代自然法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孝金;自然法的转折点[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邵文秀;先秦道家对美与善关系的思考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纪永伟;霍布斯自然法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慧;先秦道家情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孙岩;自然法的成长——吴经熊自然法思想述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渠景;法的自然映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6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7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