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惩治通奸的优流斯法》秉承的追诉时效制度及其近现代流变
本文关键词: 追诉时效 大赦 涤除 行刑时效 恕道 出处:《法学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追诉时效制度起源于雅典,与大赦制度具有亲缘关系,具有宗教色彩。以捐弃前嫌,团结社会为目的。它被奥古斯都在其反通奸立法中发展为一个具有技术性的制度.尔后被推广到其他法律领域。在近代.追诉时效制度被世俗化,主要以自然惩罚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时效期间被安排得与罪行的轻重相适应。近代人还新创了行刑时效制度,并围绕着追诉时效的客体进行了不断深入的讨论。我国古代法无追诉时效制度,在鸦片战争后引入。目前两岸四地的刑法都包含该制度。但我国刑法无行刑时效制度,并且对科处管制、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的犯罪和治安违法行为未规定追诉时效,是为缺憾。
[Abstract]:This system originated in Athens and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mnesty system . It has religious color . It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 technical system in its anti - adultery legislation . It has been extended to other legal fields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研究所;
【分类号】:D95;D929;D924
【正文快照】: 一、《惩治通奸的优流斯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公元前18年,,奥古斯都运用保民官的权力颁布了《惩治通奸罪的优流斯法》(IJex Iuliadeadulteriis coercendis)。该法有两个创举:第一是首次把通奸公罪化;第二是首创刑法上的追诉时效制度。本文只研究后者。因为国内外刑法学者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国栋;;优士丁尼时效法研究——优士丁尼《法学阶梯》第2卷第6题“取得时效和长期占有”评注[J];河北法学;2011年01期
2 刘珏欣;;牛玉强 中国最后的“流氓”[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43期
3 赖德亮;我国应当设立行刑时效制度[J];人民检察;2003年01期
4 黄伯青;从“执行迟到”谈我国行刑时效的设立[J];社会观察;2004年04期
5 徐澜波;明确国家机关的责任——论设立行刑时效制度的根本兼与黄伯青商榷[J];社会观察;2004年05期
6 徐国栋;;论取得时效制度在人身关系法和公法上的适用[J];中国法学;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f3周;刑法时效制度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蔡红莲;刑法时效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韩轶;刘雯;;刑事政策与刑罚目的关系论——兼析“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徐彪;评道德法律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朱颢;关于单位累犯的几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易斌,李明;正当防卫之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9 周辉;;无限防卫权刍议[J];探索者学刊;2000年03期
10 周光权;;规范违反说的新展开[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强;;刑事犯罪纪录与政府信息公开初探[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3 黄书建;熊金平;;外国刑法中的排除违法性事由比较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6 苏明月;;不同平台上的不同“犯罪”——刑法中的、刑法学上的、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齐巍;;中国打击和预防有组织犯罪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谢望原;白岫云;;加入WTO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与革新[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9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宏玉;;实证学派——刑事政策合理化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嘉杰;商业贿赂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媛媛;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振林;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国艳;完善我国刑事时效制度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王成祥;论我国新刑法追诉时效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李双宇;关于我国刑法追诉时效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4 马启华;建立我国行刑时效制度之思考[J];当代法学;2002年11期
5 贾学胜;行刑时效制度的立法建言[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谢望原;论对犯罪单位的追诉时效[J];法学杂志;2000年04期
7 赵秉志,于志刚;论追诉时效的停止制度[J];法学评论;2001年02期
8 张武举;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追诉时效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法学;2004年04期
9 房清侠;我国刑法时效制度之立法检视[J];河北法学;2005年07期
10 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伟;;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J];中国检察官;2010年08期
2 ;法博士[J];人民公安;2008年24期
3 ;法律问答[J];人民公安;1999年10期
4 ;如何认定违法行为处于连续状态[J];沿海环境;2003年06期
5 李剑;;非法转让土地超过追诉时效该怎样处理?[J];河南国土资源;2006年02期
6 ;本案超过追诉时效了吗?[J];人民检察;1994年04期
7 ;读者·作者·编者[J];人民司法;1985年02期
8 ;公民权益在追诉时效的漩涡中挣扎——裴广宪持刀伤人案解疑[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01期
9 陈丹;儒家恕道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J];温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胡晓明;大赦渊源考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汤晓宏 张傲冬;本案是否已过追诉时效[N];检察日报;2003年
2 李生林 麻孝兵;本案是否超过追诉时效[N];检察日报;2004年
3 刘德山 向 菲;杨某的行为是否已超过追诉时效[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马国贤;该案追诉时效如何计算[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张剑;张某的行为是否超过了追诉时效[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本报驻中亚记者 朱冬传;哈金融大赦见成效[N];法制日报;2001年
7 徐建东;假释期间发现超过追诉时效的新罪如何处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赵军 杨鸿 商志超;内地与澳门刑法追诉时效制度之比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东芳;追诉期限应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N];江苏经济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柴春元;开平案:从三个问号解读[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志敏;清末刑罚的近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瞿郑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孝道精神[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7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7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