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能源约束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行政机制的效果及其特点——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31 07:40

  本文关键词: 能源 日本 产业结构调整 行政机制 出处:《学术论坛》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正式进入能源约束型时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经济环境和本国国情调整了产业结构,为此实施的行政机制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政策性行政机制和"微观"层面的法律规制。文章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例,详细分析了在能源约束条件下这两种行政机制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以及分析行政机制的效果,并总结了行政机制的特点。
[Abstract]:In 1970s, the global economy formally entered the era of energy constraint. After the first oil crisi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djust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the "macro" level of policy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and the "micro" level of legal regul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first oil crisi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implementation means and methods of these two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ergy constraints, and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416.2;D931.3
【正文快照】: 一、引言能源是世界各国一切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进入20世纪70年代,石油正式取代煤炭成为人类第三代主体能源,全球经济进入能源约束型时代。爆发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能源极度紧缺的日本带来严重冲击,使其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及国民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危害[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新;;新能源的特点、战略价值与结构调整[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林珊珊;;能源约束下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4期

3 ;时事资讯[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吴婧;;福州地区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状况与改善途径[J];节能;2010年01期

5 曹健林;;依靠自主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年02期

6 王锋;冯根福;;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7 刘志明;;结构调整[J];商业时代;2010年14期

8 范维唐;;能源科学家范维唐展望能源科技的未来[J];科学世界;1999年06期

9 邵忍丽;贾明德;;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生玲;林永生;;北京市能源供求分析与对策[J];城市问题;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永琴;王晓鹤;;浅析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与能源结构转变[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吴钟瑚;;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刘学之;杨巍;张健;;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法的北京市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鲍云樵;;20世纪能源发展回顾和21世纪前景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鲍云樵;;装备高新技术保障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沈晟;;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鲍云樵;;加入WTO后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唐子烨;钟水库;;上海市能源供应安全性及战略储备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董宝靓;;超高温燃气抽屉窑的研制与应用[A];华东电窑技术协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雁争;非常规能源将受益产业结构调整[N];西部时报;2007年

2 李雁争;非常规能源开发将获政策支持[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庞东梅;关注灾害暴露出的能源问题[N];金融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刚 通讯员 周建亮;新能源点亮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之路[N];中国工业报;2010年

5 山石 毛艳珠;加快调整我市能源结构[N];无锡日报;2010年

6 杜海;产业结构调整目录6月施行[N];中国矿业报;2011年

7 周健工;百美元油价增加减排压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韩立群;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代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N];人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纯友;加大力度发展清洁能源[N];安徽日报;2009年

10 琚耀庆;中国能源安全之策(一)[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兆生;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李连德;中国能源供需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3 刘建刚;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碳排放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潘维;超细煤粉再燃机理及改造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兰肇华;生物燃料发展及其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任静;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常征;基于能源利用的碳脉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谌紫娟;江西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春莲;基于遗传算法的河北省能源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李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能源结构的优化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欧阳小远;西部地区能源结结结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贺媛;中国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铁;城区清洁能源替代政策的影响评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王邦鲲;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环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袁菲菲;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9 张浩;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能源利用分析及消费结构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刘鸿;云南省能源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8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78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