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法律领域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问题浅析
本文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价值理念 国际传播 国际形象 出处:《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加强和改进我国法律领域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工作,应重点关注媒体报道、法律翻译和法学研究三个方面,大力加强中国法治的国际形象建设,提炼和宣传中国法治观念,着力改变目前境外主流媒体对我国法治进行负面报道的不利局面,继续加大投入,促进我国法律文本和法学著作的翻译,以合作共建等形式在国外知名大学设立中国法律的研究机构。
[Abstract]: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the value concept in the field of law in China, we should focus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media reporting, legal translation and legal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le of law, and refine and propagate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change the current adverse situation of negative reporting by mainstream media abroad on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and continue to increase investment to promote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 and legal works in China. Set up Chinese law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foreign famous universities in the form of cooperation and co-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发展道路中的价值理念及国际传播研究”(12@ZH009)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梁迎修;;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演变及其实践逻辑[J];河北法学;2011年09期
2 吴飞;边晗;毕研韬;;美国国际传播战略的几个关节点[J];新闻界;2013年08期
3 王立民;;中国法制现代化诸问题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0年03期
4 施雪华;刘耀东;;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黄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J];新闻传播;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洪;殷继国;;论行政垄断的法文化成因及其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尹延安;;英、汉法律语言中法律文化特征对比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孙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王洪坤;;期待可能性理论引入我国刑法之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5 王浩雷;;关于党和国家形象对外表述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刘吉涛;;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7 张淑君;;刑诉法二次修正草案中亲属拒证权的历史渊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庹继光;黄基秉;;北京奥运会信息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博弈[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杜开群;马菡;;从电影《十二怒汉》看中西法律文化特点[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10 陈宇,周拯;韩非子与西塞罗法治思想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沈明磊;;论刑法适用的伦理基础及其司法考量[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施新州;;依法办事思想的价值目标是构建法治国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二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婧仪;论法律趋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宁洁;法伦理学:学科抑或思想[D];湘潭大学;2011年
5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任宗理;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法制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吴俐;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丁莉;试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处罚[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鹏飞;从“亲亲相隐”谈我国窝藏、包庇罪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5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范宁宁;法院执法问题研究之一[D];江南大学;2010年
7 张海霞;论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国鹏;中国“亲亲相隐”制度及其现代立法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林旭;初级公务员素质与胜任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亚彬;亲亲相隐制度变迁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朝晖;;“9·11”后美国中东战略传播管理研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4期
2 李贵连;中国法律近代化简论[J];比较法研究;1991年02期
3 徐显明;宋云峰;;试论实现法治目标的三大基本条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4期
4 周叶中;宪法至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J];法学评论;1995年06期
5 王立民;;上海租界与上海法制现代化[J];法学;2006年04期
6 许崇德;;宪政是法治国家应有之义[J];法学;2008年02期
7 李明富;;美军形象战略传播的内涵特点及其启示[J];国防科技;2011年03期
8 宁杰;张骐;;中国法学应当重视本土问题和经验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9 庞凌;缅先贤博才 扬东吴法学——“杨兆龙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小川;解析美国对外宣传的奥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斗斗;[N];法制日报;2007年
2 王立民;[N];文汇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超;;试论国际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局限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智;试论国际传播在国家树立国际威望中的作用[J];国际论坛;2005年01期
3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与人才培养”论坛召开[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4 苏志武;;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J];求是;2011年04期
5 林珊;“国际传播发展计划”的来龙去脉[J];国际新闻界;1986年03期
6 关世杰;国际传播中的国际法原则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02期
7 汪朝晖;;论现代国际传播对国际关系的作用与影响[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潘一禾;;“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辨与中国定位探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房宏婷;;中国国际威望的国际传播因素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10 秦超;;传播西方军事新闻应强化二次把关意识[J];军事记者;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朝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惩戒制度[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志荣;夏智勇;;论民法上物与环境法上物之鉴别——一个法哲学的视角[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陈仙莲;;新形势下人文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柳保军;;民营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探析[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白廷举;;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苏琦;;中国应如何崛起?[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7 王利涛;刘庆;;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贺心颖;;首都危机事件国际传播的有效控制[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9 张红;;论社会心态的转向与个人价值理念[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洁敏;;论东亚认同的价值理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文韬 实习记者 乔伊蕾;中国日报与我省加强国际传播战略合作[N];湖南日报;2010年
2 任孟山;国际传播中媒体的罪与罚[N];华夏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帅弋 柯士雨;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N];贵阳日报;2010年
4 记者沙岩;倡导“第三极文化”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金志茹;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N];光明日报;2010年
6 新华社副社长 周锡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N];中华新闻报;2008年
7 明安香;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硬传播和软传播[N];中华新闻报;2008年
8 记者 刘菊花;新华社与中移动共建“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吴玉玲;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记者 杜军玲;非盈利性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成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史友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河南大学;2013年
3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4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杨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轨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爱玲;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柳珍;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高淑平;中古咏物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岚;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娄威巍;我国环境刑法价值理念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周治华;生态价值理念与当代人生观的“生态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东利;生态刑法的价值理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林梅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干部价值理念的研析及其教育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田明鑫;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7 刘功武;缺位、复位和定位[D];中南大学;2007年
8 司昌静;交通运输行业文化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屠晓景;复奏帝决、“内部复核”与死刑复核制度之现代改革[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孙霞;WTO程序正义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0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3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