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我国法治模式的选择及其实现——以法治的市场建构为路径

发布时间:2018-02-26 00:03

  本文关键词: 法治 法治模式 选择 实现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构建法治模式上,理论纷呈,主要有自然的法治理想模式、合法性的法治模式、形式正义的法治模式和全面正义的法治模式四种。前面三种法治模式都或多或少地侧重于程序和形式方面,只有第四种全面正义的法治模式兼顾了法治的形式与实质两方面,既强调了法治的实质内容,即维护个人尊严,又重视了法治的形式特征。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如何在"建构"的语境中实现法治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选择全面正义法治模式的前提下,法治价值观的培育、法律权威的树立尚需紧密跟进,这是全面正义法治模式下法治的实质和形式方面的应有之义,同时,市场建构法治的具体路径是通过市场经济整合。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of rule of law, there are numerous theories, mainly natural ideal mode of rule of law, legitimacy of the mode of rule of law, There are four modes of the rule of law of formal justice and comprehensive justice. The first three modes of rule of law are more or less focused on the procedure and form. Only 4th comprehensive justice models of the rule of law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he form and the substance of the rule of law. It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the rule of law, that is, safeguarding the dignity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le of law. How to realize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ntext of "construction" is a thorny problem. Under the premise of choosing the mode of comprehensive justice and rule of law, the cultivation of the value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authority need to be closely followed up. This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e essence and form of the rule of law under the mode of comprehensive justice and rule of law.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rete way to construct the rule of law by the market i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market economy.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基金】:2012年淮安市科技支撑规划(社会发展)项目(HAS2012086)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舒国滢;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6期

2 叶传星;论法治的人性基础[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3 凌斌;;法治的两条道路[J];中外法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李晟;;法制之外的普法——从革命文学中的司法叙事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王康敏;;通过“法盲”的治理[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岳林;;诉讼策略与司法策略——从一起不是“医疗事故”的“非法行医”案说起[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2期

6 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7 陈凤芝;;“法治之德”的人性分析[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8 沈强;卢晓峰;;简论中国法律权威生成的理念基础[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9 吕红霞;杨正元;;反腐败:以人为本——反腐新理念之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艳红;谢丹;;近代媒体舆论推促司法公正个案分析——以《申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报道为例[J];当代传播;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税法理念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程苗;韦伯形式理性法理论之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凤义;转型中国法律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纪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叶立周;当代中国法律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晓源;财产权视角下的宪政生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慧芬;荀子管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华林;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生成与培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2 董安全;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陈雅凌;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异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文婧;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辩[D];山西大学;2011年

5 姚峰;立法游说的正当性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6 金尧;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贤;论依法治国的道德环境[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范伟;哲学视野中当代中国法治的合理性及其实现[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魏志祥;论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凌斌;;立法与法治:一个职业主义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2 凌斌;普法、法盲与法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3 陶东风,金元浦;人文精神与世俗化——关于90年代文化讨论的对话[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2期

4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5 杨耕;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J];哲学动态;199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玉琪;匡青松;;新加坡法治模式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6期

2 G.德·Q.沃克;李小武;吴伟光;;法治的危机——危险与机遇[J];清华法治论衡;2000年00期

3 张裕禄;法治的哲学思想审视[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靳瑞朋;;农村法治困境解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刘阳阳;许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公民参与[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8期

6 万高隆;;中国法治模式与地方行政立法构想——从设置行政法律责任的视角探讨地方行政立法的完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乔子愚;;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8 刘恒焕;近代中国法治模式舶来论质疑[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03期

9 杨春福,郭立新;法治模式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法治建设研究课题组;法治建设论纲(上)[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刚;;中国法的现代化之机遇与挑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亚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探讨[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丁国锋;徐州泉山推广社区“四位一体”法治模式[N];法制日报;2010年

2 韩轶 河海大学法学院;关注软法治理“可行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姜明安;发挥软法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许维中 耿春辉;市场经济法治模式[N];检察日报;2001年

5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姜明安;软法:备受现代社会青睐的公共治理手段[N];检察日报;2010年

6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人权学会会长罗豪才;我的软法观[N];北京日报;2009年

7 陈创东;法治有赖良知[N];检察日报;2000年

8 郭庆珠;新中国60年法治建设历程[N];天津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关仕新;宪政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形成[N];检察日报;2010年

10 艾永明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法理视野下中国古代家族法的内在精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华;法律视野下两宋与周边政权盟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虞浔;1997年以来中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进程中上海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刘建仓;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视角下社会组织解纷机制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4 王守贵;论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峰;论立法机关的司法职能[D];苏州大学;2005年

2 邢青芳;中国律师辩护词中情态的说服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杨圣银;自然权利的由来与实现[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贾宁;中国制定法选择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赵莉;新加坡法治模式探析[D];山西大学;2005年

6 韦昌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孙晓燕;社会资本视角下英国进化理性法治模式的成因[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刘进;中国法治建设道路的检讨、选择与出路[D];江苏大学;2007年

9 刘荷清;中国法庭话语中的模糊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瑞婷;法史视角下的道不拾遗[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5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35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