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略论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以《唐律疏议》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3-03 05:16

  本文选题:中国古代 切入点:法律伦理 出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古代也存在法律伦理。《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以它为中心来审视古代的法律伦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存在于法律的原则、制度和具体内容之中,《唐律疏议》中法律伦理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支撑。与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相关,法律伦理的作用、阐发和影响等问题值得关注。
[Abstract]:Legal ethics also existed in ancient China. "Tang Law"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It is representative to examine the ancient legal ethics, which exists in the principle of law. Among the system and concrete contents, the formation of legal ethics in Tang Law is supported by certain condition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legal ethics of ancient China, the function of legal ethic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nfluence of legal ethic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建设项目(030102) 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项目(SJ07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11&ZD081)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守芬,王洪波,姜涛,陈新旺;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赵旭;论北宋法律制度中“例”的发展[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4 罗立祝;科举应试资格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5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江合友;;唐代女冠诗人的婚姻境遇及其人生选择——以李冶、鱼玄机和薛涛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王兴华;;略论《二年律令》中刑罚的从重原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8 谢高仕;论无限防卫的历史变迁[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王彦辉;从张家山汉简看西汉时期私奴婢的社会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淑君;;近代中国关于“公司法移植与本土化问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清末两次商法大会与《商法调查案理由书》述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范立新;从税收专制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6 何承斌;贪污犯罪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郝黎;唐代官吏惩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张兄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3 张茂梅;试论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1901—1928)[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祖坤;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杨春蓉;唐代大理寺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6 孟志成;汉代对秦律的因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叶士东;晚清铁路立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谢开军;论贪污罪客观要件[D];湘潭大学;2002年

9 孙振廷;教唆犯若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0 桂梦美;组织犯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中国古代对受贿罪的查处惩治[J];领导之友;2007年05期

2 佚名;;古人为何常选午时三刻处斩犯人?[J];新闻世界(社会生活);2007年12期

3 郑晓珊;;试论中国古代食货法的存在及意义[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胡兴东;;中西判例法形成语境比较[J];东方法学;2010年06期

5 秦文;;比较法视野下的中非调解制度研究——以传统法律文化为视角[J];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6 蔡东丽;;中国封建社会贪贿犯罪的治理及现代启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秋华;;中国古代天理、国法、人情之我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霍存福;刘晓林;;契约本性与古代中国的契约自由、平等——中国古代契约语言与社会史的考察[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严贵香;;中国古代的家族法[J];法制与社会;2010年29期

10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J];人民司法;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杨育棠;;中国古代判词语体风格变迁——从唐代的骈判到宋代的散判[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冉冉;;浅析加强我国法律伦理教育[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5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梁济;;略论儒家传统法文化对民主法制现代化之影响[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高勇年;张建智;;关于董必武对中国法律史论断的若干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唐景;;中国古代“存留养亲”制度述论[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聂秀娥;;孔子法津思想评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刘志松;;“宽严相济”刑罚观念的历史渊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六)[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二)[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陈伟;古代直诉制度的现实意义[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王丹;中国古代“五听”制度[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艾永明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法理视野下中国古代家族法的内在精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市委党校 赵圣熠;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N];营口日报;2009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武汉大学 乜小红;简谈中国古代订立契约的方式[N];光明日报;2008年

9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五)[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彭诚 贾娜;“乐”,可赏心;亦可治国[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潘宇;明清及民初的讼师与讼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孙光妍;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张勇;中国古代司法官责任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陈广秀;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焦利;清代监察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忠建;《唐律疏议》法律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旋;中国古代“法”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付钟瑶;中国古代雇佣契约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袁克R,

本文编号:1559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59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