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清律例》“比照”与“照”的区别
本文选题:比照 切入点:照 出处:《历史档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大清律例》和清代司法实践中,"比照"与"照"虽然存在着混用的现象,但两者是有区别的。"比照"定拟,与实犯有间,所以其后果与依"照"定拟之案相比有时会有区别。区分了"比照"与"照",对我们理解清代的立法、司法及法律运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Qing Dynasty, "comparison" and "Zhao" have mixed uses, bu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refore, its consequences are sometimes different from the cases according to "according t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legislation, judicature and application of law in the Qing Dynasty by distinguishing "comparison" from "Zhao".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琳;明清徽州女子婚龄浅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2 周执前;;国家法律制度变迁与清代前中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J];边缘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3 张渝;;清代乾嘉道年间重庆牙行的管理与运作[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江照信;;以史立论:案件与法学的认识问题——以大清律“杀死奸夫”之案件为例[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5 刘冰雪;;明清讼师及讼学文献研究[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1年03期
6 金眉;;论清代婚姻家庭法律的特质[J];法学;2007年10期
7 刘平;唐雁超;;清末民初秘密教门向会道门的转变——以政府法令为视角的探讨[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8 夏航;夏桂霞;;身受“大清律例”压迫的贾府奴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林志坚;;清代比附制度新探[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陈玺;;唐代奴仆告主现象考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王雪萍;;论扬州盐商的儒贾性[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3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义枢;清代节烈戏曲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新华;夷夏之间:对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王浩;清末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2 刘义哲;清代“慎刑”制度表现与思想传承[D];烟台大学;2010年
3 张田田;论清代乾隆朝刑部驳案[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相森;民初大理院法令解释制度研究(1912-1927)[D];南京大学;2011年
5 高鹏华;关于信访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刘雄涛;清代“教唆词讼”律文及其在司法中的适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高婷;惩戒权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8 韦雨涓;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人雅趣[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赛;我国信访制度改革路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孔倩茜;清代充军刑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英;汪远忠;;《大清律例》关于人身损害的民法救济论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钱泳宏;;清代的夫妻关系——基于《大清律例》与刑科档案的法文化考察[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张振明;;晚清英美对《大清律例》的认识与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何宝梅;从《唐律疏义》和《大清律例》看中国古代文秘工作的法制化[J];秘书;1998年10期
5 吕丽;论《大清律例》“以例辅律”的体例原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6 辛桂琴;《人权宣言》与《大清律例》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高汉成;也谈中国古代律典的性质和体例——以《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为中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李明聪;;应适用“比照因工死亡”[J];四川劳动保障;2003年05期
9 李凌;;论清代法典中“礼”的表现[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高学强;;论清律对明律的继承和发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勇年;;学习董必武对清末法律改革论述的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2 徐晓光;;清朝政府对苗族立法与苗疆习惯法的准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 元;二十升高粱与两条人命[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西北政法大学 钱锦宇;清代司法过程的制度悖论[N];光明日报;2010年
3 韩秀桃;因奸谋杀本夫案[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贵州大学 杨礼熠;国家法与民间法辨证关系探微[N];贵州民族报;2010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李庆一;清代刑名幕友的法律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闵杰;诞生于清末的中国第一部版权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著名法制史学家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张晋藩;一双法眼观古人[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吕丽;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法[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成富磊;礼之退隐[D];复旦大学;2012年
4 蒋冬梅;杀人者死的中国传统观念及其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于晓青;清代刑讯制度考辨[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燕;从《大清律例》看清代职务犯罪[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程方圆;试论清代的奸罪[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杜珂;清代律例的冲突与整合[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练成圳子;清前期中英刑事法律冲突透视[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孔倩茜;清代充军刑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罗莉娅;清代枷号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秋方;论中国古代“令”的变迁、性质及其地位[D];苏州大学;2011年
8 康建雨;论清代的州县审判[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雄涛;清代“教唆词讼”律文及其在司法中的适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义哲;清代“慎刑”制度表现与思想传承[D];烟台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0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6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