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溢油污染索赔机制的完善——从索赔康菲案展开
本文选题:溢油污染 切入点:索赔机制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及海上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海上溢油污染的风险不断加大,2011年6月,我国发生的康菲溢油事故,其造成的海洋污染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不亚于甚至超过去年美国发生的墨西哥湾溢油事故。面对渤海湾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渔民、渔业的巨大经济损失,众多的受害人如果求告无门,权利得不到及时救济将把受害人推向绝境。本文通过对康菲漏油事件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索赔处理过程的比较,分析了我国溢油污染索赔制度的建设在立法层面、司法层面均十分薄弱。通过对康菲索赔诉讼类型化分析,发现溢油污染的索赔往往是环境侵权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并存,对两种诉讼关系、运作特点和价值缺乏深入的研究,成为阻碍我国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共生的环境权益司法保护模式建立的深层原因。本文建议理论上明确环境侵权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异同的前提下,区分不同情况,确立环保行政机关作为支持起诉人参加诉讼和环保部门和公民、法人作为共同原告提起环境诉讼两种制度。同时,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借鉴美国和解集团诉讼制度,以提高纠纷的解决效率。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transport, marine oil spill risk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June 2011, the occurrence of ConocoPhillips oil spill, the pollution caused a wide range of depth less than even more than last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Gulf of Mexico oil spill in Bohai. The Gulf ecosystem damage and fishermen, huge economic losses of fisheries, many of the victims if unassisted, rights are not timely relief to the victim to the impasse. By comparing the ConocoPhillips oil spill in the Gulf of Mexico oil leakage and claims process, analyzes the spill oil pollution claim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ina at the legislative level and judicial level are very weak. The ConocoPhillips claims typ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oil spill pollution claims is often the environmental tort litig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o coexist. Two kinds of litigation, lack of in-depth research of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become an obstacl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underlying causes of private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mbiotic environment legal protection mode. The premise of this proposal is defined o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tort litig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between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organs as support the prosecu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lawsuit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and citizens, legal persons as the plaintiff of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of two system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oup litigation system in environmental tort a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lving disput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环境侵权纠纷诉讼机制研究”(编号:10YJC820137)
【分类号】:D971.2;D925;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严炎;;论美国的和解集团诉讼[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阳友,吴英旗;民事诉讼当事人真实义务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福华;;正当化撤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韩德明;;反思性法制现代化初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夏锦文;现代性语境中的司法合理性谱系[J];法学;2005年11期
5 魏建国;市民社会背景下的司法权本质探究[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6 黄先雄;;法治视野下的我国行政机关权力之争[J];河北法学;2006年07期
7 左卫民;;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以证据案卷为重心[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8 孟涛;民事诉讼契约化基本问题研究[J];兰州学刊;2005年03期
9 徐忠明;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6期
10 许金洋;;试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益的保护[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严炎;群体诉讼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月萍;公法现代化的一般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魏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利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汪三毛;在两个主义之间:日本刑事审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姚志坚;司法便利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任瑞兴;诉权的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记;现代刑事诉讼结构论的法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高峰;刑事侦查中的令状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能全;刑事诉讼生态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蒋开富;侦查策略正当性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增敏;我国证券民事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赵永恒;关于影响法官裁判的若干因素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赵玉刚;恢复性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汪丽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5 阮毅;辩诉交易制度之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曾怡洋;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红亚;论共同侵权行为的共同性构成[D];郑州大学;2006年
8 宋雨青;论新闻侵害隐私权[D];山东大学;2006年
9 欧阳倩;性骚扰的法律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白云伟;论商标侵权行为及其认定与归责[D];兰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西文;天津海事法院开审渤海特大溢油污染案[N];中国贸易报;2004年
2 南方周末记者 袁瑛 实习生 史秋娟 祝杨;怎么赔偿?康菲请学BP大哥![N];南方周末;2011年
3 张兆康;解读美国《石油污染法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严凯;诉康菲[N];经济观察报;2011年
5 蔡岩红;海洋生态污染谁来埋单?[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处罚污染环境责任者 法律不能再“疲软”[N];法制日报;2011年
7 郑娜 陈衢渠;生态严重破坏 康菲难逃其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龙植;中韩两国海上灾难处理合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8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6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