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习惯法的渊源流变
本文选题:侗族 切入点:习惯法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侗族的"款约"被侗族人民视为金科玉律,它从维护和捍卫侗族人民利益为出发点,通过议款——立款——盟誓等手段,制定了保护侗族地区社会关系及安定有序运转的习惯法。本文从侗族"款约"的形成入手,对其渊源、发展及变化等进行探讨,从中揭示侗族习惯法存在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以期为进一步加强侗族地区社会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奠定基础。
[Abstract]:The Dong nationality's "Duoyao" is regarded as a golden rule by the Dong peop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afeguarding and defend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Dong people, it has adopted such means as the discussion of the se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ction, the vow of the alliance, and so on.Established the customary law to protect the social relations and stable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Dong nationality area.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formation of Dong nationality's "section agreement", probes into its origi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and reveals the real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existence of Dong's customary law, 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ong nationality area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湘潭大学;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其鑫;杨音南;;侗族习惯法存在原因探微[J];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2 姜大仁;侗族政治遗产资源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3 司霖霞;;“侗族合款”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4 何其鑫,杨音南;侗族习惯法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君湘;;侗族“款约”习惯法浅论[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2 伍光红;侗款的最高权威非人格化及其借鉴价值[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刘雁翎;;论贵州侗族环境习惯法的形成与演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司霖霞;;“侗族合款”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5 黄梅;;近年来侗族侗款制度研究综述[J];传承;2013年09期
6 李俊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元素及现代价值——以侗族为例[J];民族论坛;2008年02期
7 韩敏霞;;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基层行政组织形式[J];太平洋学报;2009年06期
8 何其鑫;;侗族习惯法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体现[J];神州;2013年04期
9 何其鑫;;侗族习惯法中人文精神的主要特征探析[J];参花(文化视界);2013年04期
10 何其鑫;;侗族习惯法的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斌;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姚伦光;“侗款”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勇;侗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郭婧;侗族刑事习惯法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4 陈黎明;占里习惯法的传承方式及其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5 郭鹏;当代侗族款制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邹艳;侗族惩治规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银艳;侗族婚恋规制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8 彭书佳;鱼塘体系创建与运行中的制度保障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石开忠;侗族习惯法的文本及其内容、语言特点[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姚丽娟,石开忠;侗族地区款组织的变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袁兆春;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关系分析——兼论乡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J];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何其鑫,杨音南;侗族习惯法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5 杨建华,赵佳维;村规民约:农村社会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6 范毅;原始民主:现代跨越的“卡夫丁峡谷”──侗、苗民族“款文化”的政治社会学视角[J];求索;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骏;关于法人本质的再思考——从“拟制说”出发[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曹继军;应将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贯通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2 周国林;叩问思想: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创获[N];光明日报;2003年
3 皮建才;在科学和道德之间[N];光明日报;2005年
4 记者姜小玲;“中国断代史系列”专著编纂完成[N];解放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徐春萍;“官场小说”缺陷何在?[N];文学报;2000年
6 孙正国;为文学公安派定位[N];文艺报;2004年
7 向敬之 岳麓书社;走在东瀛看风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2 金东朝;中国云南大理白族传统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杨贵环;曹植文学的批评史略[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波;宋以前的檄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邓光泉;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长贵;文学批评与美学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华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知性追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冯淑然;论唐代的咏侠诗[D];河北大学;2004年
6 梁海燕;舞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晓侠;女性声音的表达[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宇钦;万历年间徽州与金陵两地版画插图关系的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但华阳;从宋诗话探讨理性对文学艺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李碧录;当代“官场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1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0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