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渊源词义考
本文选题:法律渊源 + fons ; 参考:《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法律渊源"一词是从英文source of law翻译而来,其源头是罗马法上的fons juris。古希腊时期没有法律渊源概念,只有法律起源的早期观念,其主要原因是法律生活没有职业化。罗马法上的fons juris概念产生于司法实践,是法官选取和发现纠纷解决依据的场所。中世纪的西欧人承续了罗马法中法律渊源理论的某些观念,并在法律生活中不断实践。到近代,受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三权分立制度的形成等因素的影响,制定法变成了唯一的法律,法律渊源概念发生了变异。近代法典化运动给法律渊源带来的仅仅只是法律渊源形式的变化,法律渊源的概念却没有变化。界定法律渊源概念,必须站在司法立场,坚持规范多元态度,正确理解"法律"和"渊源"在"法律渊源"一词中的含义。法律渊源实际上是多元规范的集合,法官从中发现裁决案件所需要的裁判规范。
[Abstract]:The term "source of law" is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source of law, and its source is fons juris in Roman law.In ancient Greece, there was no concept of legal origin, only the early concept of legal origin, the main reason was that legal life had no professionalization.The concept of fons juris in Roman law arises from judicial practice and is the place where judges select and discover the basis of dispute resolution.Western Europeans in the Middle Ages inherited some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 of law in Roman law and put them into practice in their legal life.In modern times, due to the rise of rational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ystem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the law of enactment became the only law, and the concept of the origin of law changed.The modern codification movement brought only the change of the origin of law, but the concept of the source of law did not change.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source of law, we must stand on the standpoint of judicature, insist on standardizing pluralistic attitude,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law" and "source" in the word "source of law".The source of law is actually a collection of plural norms, from which judges find the adjudication norms needed for adjudication cases.
【作者单位】: 湖南行政学院;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旺生;重新研究法的渊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2 周旺生;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界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说与宋元法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2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高尚;;罗马公法述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7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刘忠权;任丽敏;杨红;;浅析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唐清利;;私权与公权界限模糊领域的司法选择[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6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康娜;;我国离婚法律制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红颜;商人自治组织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思考[D];河北大学;2007年
6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萍;韩江瑜;;论民间法的法源地位[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徐焱;;论司法解释之法源地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何勤华;清代法律渊源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4 杨旭亮;;我国实行有限判例法的可行性探讨及其制度构建设想[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郭忠;;法律发现与法律渊源[J];天中学刊;2007年06期
6 李延舜;魏昆;;权力类型与法律渊源多元化间的对应关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王勇飞;;试论法的渊源[J];当代法学;1988年03期
8 任鸿升;;判例法成为我国法律渊源之可行性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郭忠;;法律渊源含义辨析[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胡珍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渊源探讨[J];河南科技;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继成;;法律解释-裁判规范的正当性证明[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2 沈海风;;个案裁判中司法正义的实现[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敏;;论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国辉;学说的法源性[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林卫星;明确定位 完善机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李红海;法系、渊源与普通法[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张宏城;马来西亚的民事审判[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读经典:走进学科通道[N];检察日报;2009年
6 华侨大学法学院 吴情树;从一离婚案庭审观澳门法治[N];检察日报;2009年
7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军;略论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兼收并蓄[N];法制日报;2003年
8 李红海;作为司法技艺的普通法[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李红海 李俊杰;英国衡平法的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什么是判例法[N];中国税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彭中礼;法律渊源论[D];山东大学;2012年
2 王新生;习惯性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钱锦宇;论法律的基本必为性规范[D];山东大学;2008年
6 胡君;原则裁判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李鑫;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丽丽;我国法律渊源中的习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陆文静;学说的法律渊源地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缨;建构中国特色判例制度刍议[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景奎;民间法作为法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蕾;欧洲联盟的法律渊源及其效力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贾宁;中国制定法选择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李延舜;论权力与法律渊源[D];苏州大学;2007年
8 田永;法理作为法源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刘勇;美国经济制裁的法律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传先;从法律原则到裁判规范[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2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4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