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律主体考略——以近代以来法律人像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4-13 18:46

  本文选题:法律主体 + 主体问题 ; 参考:《东方法学》2015年05期


【摘要】:主体问题在法学论域中是亟待深究的理论要点之一。对这一范畴在法律中历史和现实的存在情状,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类型、特征和变迁。法律主体的特征包括人之惟一性、普遍性、时间性、社会性、主体性和法上权义性。在近代以来的法律人像变迁中,主体历经了从个体的经济人向高度协作的社会人的演化。当下的现代性晚期,则见证了动物地位的回归和后现代主体的出场。后现代法律主体的在场,给当代法律思想的历史航行涂抹上了一道崭新的智识亮色,尽管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争论激烈。尤其考虑到后现代思潮的两重性:激进的一面以及潜含的保守,在后者,对不确定性、相对主义的极端强调往往利于现状的维护。
[Abstract]:Subject probl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etical points in the field of jurisprudence.The existence of history and reality of this category in law can be examined from three aspects: type, characteristics and vicissitude.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subject include the uniqueness, universality, time, sociality, subjectivity and juridical power.In the change of legal personage since modern times, the subject has undergone the evolution from individual economic man to highly cooperative social man.The late modernity witnessed the return of animal status and the emergence of postmodern subjects.The presence of the postmodern legal subject has painted a new intellectual light on the historical navigation of contemporary legal thought, although the controversy has been fierce since its birth.Especially considering the duality of postmodernism: the radical side and the latent conservatism, in the latter, the extreme emphasis on uncertainty and relativism is often benefici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tatus quo.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法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所;
【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之终结的法律蕴涵——米歇尔·福柯法哲学的若干研究”(项目批准号:12GZZC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阿兰·加尔;杨富斌;陈伟功;;法律与生态文明[J];法学杂志;2011年02期

2 艾恺;;后现代主义批判[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约翰·齐普曼·格雷;龙卫球;;法律主体[J];清华法学;2002年00期

4 汉斯·哈腾鲍尔,孙宪忠;民法上的人[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4期

5 T.雷根,杨通进;关于动物权利的激进的平等主义观点[J];哲学译丛;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项志友;马珊;;论法治的人性基础——兼论中西人性观对法治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7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马特;;信用风险与担保物权之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现U,

本文编号:1745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45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9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