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最低限度的法治”不足为治——对法家法治思想的价值评估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5-07 04:01

  本文选题:形式法治 + 工具价值 ; 参考:《理论导刊》2015年07期


【摘要】: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法家的法治思想类似于西方的形式法治思想,可以称之为一种"最低限度的法治",希望能从中探寻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使之实现现代性的转化。然而,将法家的法治思想类比于西方的形式主义法治,不仅是对西方形式主义法治观念的误读,而且忽视了法家法治思想中导致极权的思想因子。法家思想遏制社会自治的发展,忽视家族伦常对于社会治理的意义,其中的法治主张并非没有价值因素,但隐藏在其形式主义法治主张背后的是国家至上、君权至上的价值预设。因此,忽视社会自治与道德价值的法家式法治并不是能带来良善的社会治理方式。当下的法治中国建设需要从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中吸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重视对社会自治力的培育,尊重市场和社会的自我发展规律。
[Abstract]:There is a view in academic circles that the legal thought of legalism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western formal rule of law, and can be called a "minimum rule of law", hoping to explore the modern value of the legalist thought of rule of law and make it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ity. However, it is not only a misread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in western formalism, but also neglects the ideological factors that lead to totalitarianism in the thought of rule of law by law. The idea of legalism contain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utonomy and neglec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amily family to social governance. The proposition of rule of law is not without value factors, but it is the supreme country that hides behind its formalistic proposition of rule of law. The value presupposition of the supremacy of monarchy. Therefore, the legalistic rule of law which neglects social autonomy and moral value is not a good way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China under the rule of law needs to absorb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eriences from the ancient legalists' thoughts on the rule of law,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autonomy, and respect the law of self-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邵建东;;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德国“法治国家”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王人博;一个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对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J];法学论坛;2003年01期

3 高鸿钧;先秦和秦朝法治的现代省思[J];中国法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歌;;宪政视野下的政府法治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高全喜;;论宪法政治——关于法治主义理论的另一个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兼论与普通法法治的差异[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刘芳;林建伟;;比较视野下的法治理念[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超;;奥克肖特论法治[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6 李超;中国近代司法审判权的构建途径:权力重构与制度移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魏晓娜;刑事正当程序的理论支点[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8 何志鹏;;国际法治:良法善治还是强权政治[J];当代法学;2008年02期

9 朱应平;;宪法法治原则的司法适用技术[J];东方法学;2008年06期

10 江必新;;论实质法治主义背景下的司法审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晓京;;论凯尔森之和平架构与21世纪的国际秩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王敏重;;中国律师职业的法社会学分析[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孙丽岩;吕PrPr;;片纸窥法治——从董必武“依法办事”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4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泠烨;城市规划法的产生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8 魏和军;和谐法治论纲[D];吉林大学;2012年

9 朱凤义;转型中国法律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可欣;我国授权行政立法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喜华;从国际法治视角探析欧盟法律体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董安全;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4 王若男;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法律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邵莉莉;行政诉讼维持判决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杨勇;天道礼法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岳同珍;当代国际法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邱恒菲;南朝宫体诗与歌诗表演关系考论[D];青岛大学;2011年

9 施岸;法治的主观向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魏珊珊;中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顺昌;先秦法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林建华;观察派法治思想研究[J];行政与法;2002年07期

3 石经海;;曹操法治思想论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谢凡寿,刘丽文;论十六大报告的法治思想[J];兵团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5 贾孔会;梁启超法治思想论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陈洪友;与时俱进的邓小平法治思想[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德广;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J];社科纵横;2004年04期

8 陈振锟;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内涵与特征[J];福州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9 管伟;法家法治思想的源与流[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栾严峰;孙放;;试论孙中山的法治思想[J];理论界;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锐;李艳馨;;董必武法治思想述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邱萍;;董必武执政法治思想初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邓t@;;聆听法治前行的诲音——历久弥新的董必武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王华梅;;和谐社会的法治思想奠基人——董必武法治思想学习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5 刘瑞川;;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与中国百年转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6 余昌海;;董必武法治思想形成过程探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7 张顺革;;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学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田莉姝;;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米健;;依法治国 依法治政——董必武法治思想札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10 关天国;;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的新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彦华 李丹丹;两岸四地专家学者 探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2年

2 记者 张跃 通讯员 关镇岗 杨健;广东研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团结报;2010年

3 记者 黄婉媛 通讯员 程金华;全国专家学者聚中山研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0年

4 记者 黄标;多角度研讨伟人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1年

5 何涛;我国古代法治思想及其启示[N];吉林日报;2009年

6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文显;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永放光芒[N];法制日报;2014年

7 新华日报评论部 顾德宁;法治社会应追求“法情允谐”[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赵 毅;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市委党校 赵圣熠;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N];营口日报;2009年

10 吴英亮 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局长;吸收管仲法治思想营养 增强执法公信力[N];人民公安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根强;江泽民法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洪;柯克法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娥;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殷金;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隋学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法治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胡春丽;贾谊法治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陶建新;一种文化的选择——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殷志斌;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新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莹;毛泽东法治思想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8 刘云飞;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发展历程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宁;近代中国的法治思想与政治秩序的互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发良;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5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55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