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遗弃罪立法对大陆法系之法律继受
本文选题:遗弃罪 + 法律文化 ; 参考:《东南学术》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以近代中国对于大陆法的继受为考察对象,阐释了遗弃罪在近代中国的继受历程及其法学据理。本研究认为,这一时期继受的遗弃罪立法,既是"近代意义"的立法,又是"超文化"的立法。"近代意义"立法意指在内容上传统,在形式上西化的立法模式。正是囿于法律形式的革新,而实质意义上并未改变,因此又被视为"超文化"的立法。通过借鉴近代遗弃罪法律继受的成功经验,本文进一步认为,法律继受应植入本土化的法律元素和文化元素,适时的"本土化"建设才是法律继受成功与否的实践标准。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succession of mainland law in modern China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nd explains the history of abandonment in modern China and its jurisprudence. This study holds that the following legislation of abandonment in this period is not only the legislation of "modern significance", but also the legislation of "super culture". " The modern meaning of legislation means the legislative mode which is traditional in content and westernized in form. It is due to the innovation of legal form, but not changed in essence, so it is regarded as "super-cultural" legislation.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legal succession of the modern abandonment crime, this paper further holds that the leg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should be implanted in the legal succession, and the timely 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ization" is the practical standard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legal success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D924.3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立新;日本违宪审查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章恒筑;要件事实原论[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求轶;消灭时效的历史与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庞占宇;论日本近代法律文化的特质[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陆发奎;“义理”秩序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宫素珍;从1804年法国民法典到1992年荷兰民法典[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蔡玫;《大明律》与《公事方御定书》法律思想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辛孟怿;环境侵权救济之排除危害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戴秀河;日本立宪史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itvinova Svetlana;;比较法学范畴下的法律文化的概念和类型[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2 童晓岚;郭德双;;简析经典法律电影对美国法律文化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3 田宏伟;;法律文化与法律信仰之辨[J];求索;2011年06期
4 卢小龙;;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法治生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5 李琳;;东正教与俄罗斯法律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段亚菲;;由“法”字窥见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7 王晶宇;;法律文化的新生——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8期
8 姜顶;;英汉法律术语翻译的语言预设机制的体现和运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9 时晶;;清官法律文化现代启示录——清官与职业法律人[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10 王越;刘丹丹;;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移植和发展[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玲;颜峰;;探析法律文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郭威;;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效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和谐观念及其现代化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5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李玉臻;;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4年年会上的致词[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7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尤俊意;;60年来上海法学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观察[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胡勇;;古村土地资源纠纷的法社会学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邵颖 张明涛;第三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在我市落幕[N];张家界日报;2009年
2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谢晖;法律文化与司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鲍远飞;法律文化论[N];法制日报;2003年
4 谭红 刘红林;法律文化的现代化[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她犯了遗弃罪吗?[N];浙江日报;2002年
6 黄永维;美国的法律文化[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张长青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遗弃罪中情节恶劣如何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蒋宇娟 钱军;生儿不抚养 犯下遗弃罪[N];法制日报;2003年
9 曹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初探[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通讯员 李鸿光 记者 刘建;少女妈妈网吧弃婴致死小生命 法院明断没判杀人只定遗弃罪[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张清;解读列宁:法律与经济的互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叶晓川;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晓广;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论纲[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强;从“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D];吉林大学;2006年
6 黄金兰;法律移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刘育梅;晚清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与透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王宏选;法律文化视野下的宗教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婧仪;论法律趋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家宝;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英租威海卫法律文化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2 范文涛;论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继宇;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小丹;韩非的重刑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5 徐馨;权利文化与清末修律[D];湘潭大学;2006年
6 江成斌;中国法律文化的原型与转型[D];重庆大学;2009年
7 刘顶夫;从信访看中国法律文化[D];湘潭大学;2005年
8 庞占宇;论日本近代法律文化的特质[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曲景;民工问题与法律制度的转型[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尹长松;弗里德曼的法律文化观[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3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7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