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法的实践检视——基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考量
本文选题:反补贴 + 非市场经济国家 ; 参考:《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11期
【摘要】:历史上,美国的反补贴法从未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受国内经济、政治、贸易政策等原因影响,美国商务部不顾国内立法无授权的客观情况,逐渐对华启动反补贴制裁,但最终在美国受到司法的否定性评价。为消除"非公路用轮胎案"判决的不利影响,美国国会迅速修改了关税法以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应面对现实、放长眼光,提升产品竞争能力,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使我国产品立足国际市场。
[Abstract]:Historically, American anti-subsidy laws have never been applied to non-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Influenced by domestic economic, political and trade policies,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gradually initiated countervailing sanctions against China in disregard of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that domestic legislation is not authorized, but in the end it is subject to judicial negative evalu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off-road tire decisio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quickly amended the tariff law to apply to "non-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face the reality, take a long view,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products, create an upgraded version of "made in China", and make our products stand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秦玉娈;郭桂环;;遭遇反补贴后的冷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刘晓成;;反倾销中的“替代国价格”制度研究——基于美国和欧盟对我国反倾销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11期
3 韩伟;;论美国反补贴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适用[J];学理论;2009年23期
4 胡加祥;;非市场经济主体与反补贴制度关系研究——以美国反补贴法为视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林彦;;美国法院如何遵循先例[J];中外法学;2009年06期
6 王雪梅;;美国反补贴法“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06期
7 张昕宇;;反补贴法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研究[J];政法学刊;2007年03期
8 余盛兴;;对美国商务部加强“两反”执法14项建议的解读(二)[J];WTO经济导刊;2011年03期
9 蔡金;;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和执法监督[J];人大工作通讯;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晓晨;欧美反倾销措施比较[J];河北法学;2002年02期
2 胡加祥;;从多边贸易视角看“汽车轮胎案”的裁决——兼评美国反补贴制度的最新司法实践[J];河北法学;2011年01期
3 欧福永;刘琳;高萍;;论我国反补贴立法的完善[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曾文革;温融;;农业补贴与反补贴立法统一性论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欧福永;高萍;;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附件一(K)款一项的解释与适用——以巴西飞机补贴案为依据[J];时代法学;2010年04期
6 李仲平;;上游补贴规则在我国反补贴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基于对美国肉鸡产品反补贴案的考察[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林彦;姚佐莲;;美国土地征收中公共用途的司法判定——财产权地位降格背景下的思考兼对我国的启示[J];交大法学;2010年01期
8 王永杰;;美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抵消补贴”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的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乔小勇;何海燕;;美国反补贴立案调查的趋势与产业损害指标体[J];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10 李卓,骆传朋;论美国钢铁“201”条款与《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协议》——兼论中国政府和企业针对美国钢铁保障措施的对策[J];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国民;王林;;论招商引资模式的改进——从反补贴的角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于洋;吴锦宇;;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陈立虎;赵艳敏;;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问题分析[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4 陈利强;屠新泉;;美国对华实施“双轨制反补贴措施”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陈利强;屠新泉;;美国贸易自由化补偿机制——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6 黄文旭;;加拿大对华反补贴调查分析及我国的应对策略[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7 欧福永;;论反补贴调查中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8 张目强;;论《SCM协定》中的补贴专向性及我国的立法完善[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9 毛骁骁;;论WTO体系下的主权基金法律定位问题——以中国汇金公司为例[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10 陈利强;屠新泉;;WTO体制下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之合法性探析[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惠玲;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弈通;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淼;WTO规则对低碳经济的约束与激励[D];吉林大学;2011年
4 甘瑛;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赵生祥;贸易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陈力;国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单一;WTO框架下补贴与反补贴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毛骁骁;WTO框架下的中国国企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张榆青;国际出口信贷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宋敏;“非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的外交策略[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红霞;国际贸易中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珊;中国国有企业补贴若干法律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云艳;反补贴法律制度下美国“不利推定”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朱榕;WTO框架下的渔业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敏婕;WTO框架下补贴界定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汪广毓;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严敏;美国反倾销反补贴并用对华出口贸易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宝臻;我国农业环境补贴制度的立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肖凌峰;论我国产业损害预警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明荣;金融服务补贴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英;刘虹;杨桂花;阎忠昌;;反倾销应诉中的成本核算支持体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2 武长海;评美国反补贴法修改及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80期
3 雷兴长;;中国应对反补贴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J];经纪人学报;2006年02期
4 王东;;协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战略经济对话[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6期
5 孙瑞华;;国外反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年02期
6 邓洪波;如何应对美国反补贴税法[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36期
7 石达;中美家具反倾销案启示录[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年09期
8 金灿荣;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历史和现实的考察[J];美国研究;2000年02期
9 夏廷;透视贸易摩擦新热点:国外对华反补贴调查第一案[J];时代经贸;2004年09期
10 张亮;;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的“单独税率测试”探析[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达;[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淑娟;;美国市场经济地位标准与我国现实之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2期
2 吴淑娟;浅论美国反倾销法中的生产要素价值方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徐泉;;美国反补贴法适用探析——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适用为考察对象[J];法商研究;2008年01期
4 胡焱杰;;“铜版纸”案引发的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5 安连成;;欧美对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的法律与实践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6 陈立虎;赵艳敏;;美国对中国产品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问题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韩伟;;论美国反补贴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适用[J];学理论;2009年23期
8 白巴根;;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反补贴调查与补贴的认定——以美国对中国出口铜版纸反补贴调查为例[J];太平洋学报;2007年12期
9 苟大凯;;美国对华实施“双反”之违法性分析[J];法学;2010年03期
10 徐泉;陈云秀;;美国对中国“两反合并调查”的法律依据与中国的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莉;周清华;贾海燕;;论WTO规则下“替代国”的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张目强;;浅析美国对华系列反补贴案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美国商务部与美国天然产品协会[A];2008年中国保健产业论文集[C];2008年
4 陈立虎;赵艳敏;;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问题分析[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赵凌冰;;美、日两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分析及启示[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静冰;;反倾销经典案例代理手记——美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市场导向行业测试[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5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5年
7 王雪华;;美国反倾销法及我方对策浅析“节选”[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8 高永富;;评中美反补贴争端[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静冰;;中国产品美国反倾销应诉中的损害和倾销确定[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4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4年
10 宫占奎;;美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颖;美国将修改“双反”规则[N];中国贸易报;2010年
2 《时代周报》主笔 李铁;美国法院何以能“吃里扒外”[N];东方早报;2009年
3 陈晓晨 盛媛;河北兴茂轮胎“双反”在美一审成功申诉[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汪睛波;“特保案”存变 激发天胶做多热情[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马克;我们为什么总被反倾销[N];国际金融报;2003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副会长 吴宏伟;中国轮胎企业诉美国商务部“双反”措施案例评析[N];国际商报;2010年
7 记者 石勇 实习生 程青梅;新冶钢应对美国高额双反关税[N];黄石日报;2010年
8 张振安;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计算方法(二)[N];中国冶金报;2003年
9 特派记者 熊敏;美考虑征收人民币汇率反补贴税[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释纪;钢铁出口再遇“寒雪” 中企忧心连锁反应[N];中国贸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力;国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廖秀健;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陈林荣;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联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宋敏;“非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的外交策略[D];暨南大学;2008年
5 于楠楠;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会计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玉祥;美国反倾销法自由裁量权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吴艾莉;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会计维权方法及其支撑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孙宏飞;知识产权与新时期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波;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喻坤鹏;贸易摩擦与美国延缓中国发展的策略[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茂林;论美国反补贴调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可适用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董利娟;论美国反补贴法对转型时期“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陈云秀;美国对华并用“两反调查”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艳;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的法律思考[D];北京大学;2008年
5 陈美珠;中国企业应对欧美反倾销法律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李之上;欧盟反倾销中国家类别的规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7 孟为;论“双反调查”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郭文;欧美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9 苏仲明;论美国对中国产品双反措施合并适用的合法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纪飞;欧盟对华反倾销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7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1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