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Bayh-Dole法案及相关研究的再思考
本文选题:Bayh-Dole法案 + 国家资助 ;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08期
【摘要】:Bayh-Dole法案曾经被认为是提高美国大学专利申请和专利转让活动的核心因素。Bayh-Dole法案促进技术转移的模式是否适用于其他国家,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讨论。本文系统地回顾了Bayh-Dole法案运行30周年以来国际学术界的研究。从对这些文章研究内容、方法和视角的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以2005年为界,学术界经历了从对法案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到关注法案理念和政策设计路径研究的转向。通过文献分析和对相关理论及政策问题的探讨,本文旨在形成对Bayh-Dole法案更系统的理解,也为我国完善政府投资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的政策体系提供启示。
[Abstract]:The Bayh-Dole Act was once considered to be the core factor in improving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patent transfer activitie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Whether the Bayh-Dole Act can promote technology transfer in other countries has aroused extensive discussion in academia and policy make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since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Bayh-Dole Ac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research contents,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se articles, it can be seen that, in 2005,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experienced a shift from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ill to the study of the approach to concern the idea and policy design of the bill.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policies, this paper aims to form a mor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ayh-Dole Act an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to perfect the policy system on the owner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面向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大科技任务新型组织模式研究”(2010GXS3K078)
【分类号】:D971.2;D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大尉;李正风;;科学信息的开放存取与知识的“公有性”信念[J];科学学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贺俊;黄阳华;沈云昌;;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2 孙志锋;陈萍;郑亚红;;我国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宁波市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7期
3 黄劲松;刘勇;;中国高校研究者的产学研合作倾向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11期
4 曾国屏;王路昊;杨君游;马辉;;深圳的产学研合作:历史经验与现状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3年06期
5 丁大尉;胡志强;王衍行;;网络信息共享与当代科学知识生产的新特征——基于对arXiv知识共享模式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年04期
6 丁大尉;钟灿涛;;NIH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实施中的利益博弈——基于多元行动者交互作用的分析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06期
7 常安;燕辉;;从Copyleft看开放获取的社会理想及其对图书馆发展转型的启示——以Aaron Swartz及其《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为引子[J];图书馆;2014年03期
8 张立;崔政;许为民;;开放获取——科学公有主义的当代形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大尉;钟灿涛;;NIH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中的利益博弈-基于多元行动者交互作用的分析视角[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明铭;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大学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阳立高;基于R&D融资与配置优化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张娟;大学技术转移项目管理理论及运行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李春林;基于知识网络的创新型大学一流学科生成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赵涛;网络时代知识生产方式转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志强;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7年
2 赵田田;产学研合作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郭庆;日本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湘潭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新大新公司营业大楼产权归属问题的会议纪要[J];广州政报;1992年12期
2 吴凤亚;;试论地下车库的产权归属[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3 令伟东;宋慧杰;刘红兵;;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及保护浅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5期
4 曾慧;杨文斌;;国防知识产权的生成、转化与激励机制研究——以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J];军事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5 王尧;;论小区停车位产权归属[J];商品与质量;2011年S1期
6 周敏;姜松;;试论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问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10期
7 曾慧;杨文斌;;借鉴成功经验 完善国防知识产权制度——以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汤孝锦;;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变革分析[J];世纪桥;2007年05期
9 田大荣;马训福;官世菊;;低压触电伤害:法律责任依据产权归属[J];农电管理;2007年05期
10 刘雨田;;论小区车位、车库的产权归属[J];才智;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一峰;;历史街区保护的产权视角的若干讨论[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戴帅;孙国萍;陈艳艳;;浅谈高速公路产权归属及其磨损补偿方式[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晟杰;;论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福华;赵普光;;人力资本产权视野中的高校人才柔性流动[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美章;;国际科技合作中知识产权归属及保护策略[A];专利法研究(1997)[C];1997年
6 陈志伟;;浅析商品住宅小区配套公建的产权归属[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姚芹;缪意丽;李南筑;;体育赛事管理创新研究:体育赛事产权在产权交易所交易的实践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林成光;黄彪;;新时期职工医院的品牌经营及其意义[A];中国企业医院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陈小玉;;组建浙盐集团 加强资产管理[A];浙江省盐学会成立大会学术交流文集[C];2004年
10 汪洪涛;;国企改革的路径突破:从搞活国企转向盘活国资[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鲁其波 实习记者 刘莹;竞拍所得房屋 产权到底归谁[N];长春日报;2006年
2 吕实志;按照求真务实的原则选择旅游开发方式[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郁放炼;产权归属管理章法售后服务[N];房地产时报;2003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童海华;小区设施产权归属何时才能彻底透明[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5 秋风;明确大学的产权归属[N];中国经营报;2009年
6 本期嘉宾 杰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祝瑞英;一房卖两家 产权该归谁?[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白蕾;配建幼儿园产权归属问题明确[N];福州日报;2010年
8 刘扬;车库车位产权须合同约定[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海英邋彭友;S*ST光明大股东将引战略投资者[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沈新荣;电力设施产权归属是确定涉电案件责任主体的关键[N];国家电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时永顺;人力资本企业产权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李康;人力资本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云云;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归属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周凯歌;职务作品产权归属与利益平衡[D];暨南大学;2007年
3 刘艾迎;试论住宅小区停车位产权归属[D];山东大学;2007年
4 吴鹏;我国采用BOT方式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5 张洪雨;小区车库权属问题民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的校产处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亮;商品房小区车库车位产权归属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赵晓东;论婚前按揭房屋在离婚纠纷中的处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徐王群;离婚时婚前按揭房产归属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10 唐甜甜;透过“海宁案”谈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8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1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