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话语向法治话语转向的制度建构逻辑
本文选题:政治话语 + 法治话语 ; 参考:《求索》2012年10期
【摘要】:法治相对于政治的独立性不仅表现在话语方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实践方式的异质性。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大规模立法活动的展开,由制度重建开始渐次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发展道路。本文以观念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为线索,从制度重建对于法治的相对独立性的界分、培育民众法律意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吸收中国传统制度变革的精髓等方面突出了当代中国制度建构的现实与历史意义。表明当代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既发扬了中华法制文明的合理制度与精神内核,又是对于中国法治自主型道路的追求,深刻揭示了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与创新精神品格。
[Abstract]:The independence of the rule of law relative to politics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styles, but also in the heterogeneity of practical ways. The practice of rule of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began in the late seven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legislative activities, from the start of system reconstr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dea and practice, history and reality as the clue, from the system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the rule of law, to cultivate the legal awareness of the public.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ystem reform, it highlights the realistic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It shows that the modern large-scale legislative activities not only carry forward the rational system and spiritual core of Chinese leg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pursue the independent road of China's rule of law, and deeply reveal the independent and innovative spirit charact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思政部;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1SK726) 安徽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研究课题(11SZYJ017)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传星;;我国法学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纠缠[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2 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3 蒋炜;董立山;;论从权力制约到制度制约[J];求索;2011年07期
4 黄文艺;;对新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反思[J];政法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许思义;;对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范翠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黄彬;胡勇;;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国家法与苗族习惯法冲突解决机制透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6 刘伯兰;谈建俊;;行政权力与社会经济运作之间的关系——王船山经济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吕震乾;;试论清末修律对中国近代法制转型的影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赵旭东;;互惠、公正与法制现代性——一个华北村落的纠纷解决[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9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10 朱富强;;三位一体的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原理之述评[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牛可;;早期冷战中美国的国家建设[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5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胡耘通;;矿产资源规划的法治维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勇;;古村土地资源纠纷的法社会学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敦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葛洪义;;司法活动的性质与法治——司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熊颖哲;政治思想的演变:欧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郭亚超;建国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胡国金;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党的形象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艺;法律职业话语的解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许章润;法意阑珊不得不然[J];读书;2001年06期
3 侯健;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唐士其;谁之理性?何种法律?——古代希腊世界的法治追求及其困境[J];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03期
5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6 夏锦文;论法制现代化的多样化模式[J];法学研究;1997年06期
7 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8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4期
9 黄文艺;法律家与法治——对中国法治之路的一种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周旺生;论立法法与其历史环境——关于立法法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J];法学论坛;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浩;;思家诉讼——一个中国少数民族基层社区民事赔偿案件的法学与人类学观察[J];学园;2010年05期
2 汪铁民;;把法律刻在人们的心中[J];中国人大;2006年09期
3 陈红梅;史新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法律意识培养[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周铁涛;王国奇;;偏远地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途径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6期
5 杨文杰;李海亮;;对个体法律意识的系统论方法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6 王俊良;略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与依法治国[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李海亭;法律基础课应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J];南都学坛;1999年05期
8 严孚良;;试论《窦娥冤》中的法律意识[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刘雪屏;试论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和价值[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立民;上海社区法制宣传教育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亚明;;关于运用法律维护地勘单位经济利益的探讨[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2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方强;;关于法制建设水平之管见[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付春杨;;由董必武法律思想看政治意识与法律意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5 孙晔;;试论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6 廖洪;;浅析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振清;;高瞻远瞩 永放光芒——董必武法律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8 刘青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重提高农民法律意识[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9 刘茂林;陈新;;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学习董必武法律思想的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10 杨槐;;传统美德与法律意识——谈《传统美德故事》的法律思想[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伟 孙跃进 孙方静;青少年法制教育应重在培养法律意识[N];法制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让立法更加科学化民主化[N];南方日报;2007年
3 周世平;绥化销售“五五”普法教育切合实际[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记者 郭英民 范文澜 通讯员 杨涛 王校军 邢景魁;赵北庄村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N];天津政法报;2010年
5 记者 甘敏;增强使命感 做好法治宣传教育[N];法治快报;2009年
6 文殊;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N];西藏日报;2010年
7 心轩;增强法律意识[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扩大立法活动的公众参与[N];人民日报;2009年
9 许丽英;法律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N];黑龙江日报;2006年
10 毛颖颖;犯罪就怪“法律意识淡薄”?[N];北京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季立刚;民国商事立法研究(1912-1937)[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陈灵海;唐代刑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彭谦;中国民族立法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叶立周;当代中国法律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春伟;法律意识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李香民;风险社会与我国法律观念的变革[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满娜;依法治国条件下的公民法律意识及其培养[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孟庆方;幼师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明君;中国法律信仰生成问题初探[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彭钊;论法律意识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徐新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徐颖;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海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法律意识探析[D];江苏大学;2008年
8 陈立;普法教育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杜鹃;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变迁与农村法治化道路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旌棘;论法律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1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3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