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法律制度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12:16

  本文选题:公共产品 + 法律制度 ; 参考:《兰州学刊》2013年05期


【摘要】:法律制度是公共产品,其在满足公共品供需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兼具自身的独特魅力。在我国,社会公众、大众媒体、私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所具有的"无形说服力"常常可以借助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而触动现有的立法决策格局网络以传递自身的法律制度需求,从而对立法过程和最终法律制度的出台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章试图描绘我国法律制度的供需图景,分析现有供需格局,并从法律制度需求表达机制、法律制度供给决策机制以及法律制度供需均衡的博弈机制三个进路探索中国法律制度供需均衡的有效运行机制。
[Abstract]:Legal system is a public product, which not only satisfies the general law of public goods supply and demand, but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charm. In our country, the public, the mass media, The "invisible persuas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an often touch the existing network of legislative decision-making patterns with the help of a series of major social events in order to convey their own legal system needs. Thus,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the final legal system have a profound and extensive imp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China's legal system, analyze the existing pattern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express the mechanism of the demand of legal system. The supply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legal system and the game mechanism of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of legal system explo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of legal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律制度和社会建设的和谐”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5&ZD042)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龙华,汪小珍;美国政治法律制度基本特征之我见[J];现代法学;1994年05期

2 光涛;一个学者的坚实脚步──评张晋藩先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J];政法论坛;1996年02期

3 李桂林;拉兹的法律制度分析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肖扬;;当代法律制度[J];法学家;1999年06期

5 胡帅;;对中国古代伦理化法律演进过程的回顾和思考[J];研究生法学;2002年04期

6 李琛;;美丽的了断[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11期

7 宋才发;;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杨德祥;;法律语言模糊性对法律制度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4期

9 王俊华;;现行法律在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方面的缺陷及立法建议[J];唯实;2006年Z1期

10 梁晓杰;;法律正义和正义美德[J];道德与文明;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军;;征信法律制度中的政府角色[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魏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制度的社会学思考[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孙国强;;序[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4 潘伟杰;;习俗与法治:法律制度创新的限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5 高清;;绿色制造法律制度的创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谢瑞平;;法律制度的行为效率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吴宗金;彭谦;董士靖;;董必武同志民族法制思想及其实践的初步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8 鲁玲;;加强法制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9 陈彬;;印度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陈淑芬;;美国海上反恐与能源通道安全法律保障机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郭守仁;美国政府的宗教团体管理现状与法律制度基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西北大学法学院 刘雁冰 吴小鹏;清代新疆法律制度述略[N];光明日报;2010年

3 羽扬;法律制度背后的支撑[N];检察日报;2000年

4 童之伟;法治不同于法制[N];贵阳日报;2009年

5 海通证券研究所 金晓斌 刘和平;认股权法律制度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0年

6 刘定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价值分析[N];光明日报;2002年

7 雷秦平;以“广信”事件谈我国对外担保法律制度[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8 张博;美国儿童保护法律[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杨鹏远;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基础[N];白银日报;2008年

10 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检察长 张培中;从法律制度看旧西藏的残酷与野蛮[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益刚;民国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赵旭;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夏扬;上海道契:法制变迁的另一种表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李秀清;日耳曼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周向阳;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研究(1644-1840年)[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吴真文;法律与道德的界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曾莉;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曹伊清;法制现代化视野中的清末房地产契证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云;法律制度有效性条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车骐;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3 曲景;民工问题与法律制度的转型[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万金波;美国场外证券市场法律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6年

5 尹长松;弗里德曼的法律文化观[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威;中国反性骚扰法律制度建构的后现代向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黄羽茜;美国信用消费保护法律体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沙荣珍;周代宗法制度下的法律制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川;美国辅助技术法律研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若男;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46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46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c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