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信访法制思想探究
本文选题:董必武 + 信访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董必武信访法制思想是其在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乃至依靠政策、运动治理国家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运用法制手段治国理政的有益探索。董必武信访法制思想紧密结合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政权建设等展开,体现了其信访法制思想的人民性、公正性、程序性。其核心是依法办事,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情法理相融,分类治理。
[Abstract]:Und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partial ruling and even relying on the policy and the movement to govern the country, Dong Biwu's legal thought of letter and visit is a useful exploration to use the legal means to govern the country. Dong Biwu's thought of letter and visit law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central 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power in a certain period, which embodies the people's character, fairness and procedure of his legal thought of letter and visit. Its core is to handle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 the goal is to serve for the people, the emotion legal principle melts together, classifies the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丕祥;;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范忠信;;董必武与新中国法制观念的局限性[J];法学家;2003年04期
3 萧伯符;“信法”与“守法”——董必武有关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法学;2002年12期
4 李桂兰;久加诺夫谈十二个历史教训[J];国外理论动态;1996年16期
5 柯新凡;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历史过程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俞荣根;曾绍东;;董必武司法改革思想的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王胜国;;董必武的反腐败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廉政文化研究;2013年03期
8 秦晖;“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J];社会学研究;1998年05期
9 李龙,刘连泰;废除“六法全书”的回顾与反思[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蔡子丽;;董必武处理信访工作的法治思维初探[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蓉;;董必武对中国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贡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军转;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罗宁;董必武宪政思想评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7 方潇;;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10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张皓;王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效法苏联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4 沈庆利;;问解“李R既四烟狻薄嫖觥端浪⒗健返囊帐醢旅豙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新凡;;董必武法制思想的历史地位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吴家麟;宪法至上是建设法治国家之关键[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郭道晖;;宪政简论[J];法学杂志;1993年05期
4 夏雨;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J];河北法学;2002年05期
5 陈新,张涛;董必武法制思想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任舒泽;;论董必武法制文明的思想[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夏锦文;;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姚志坚;;当前我国司法便民改革的法律分析[J];金陵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张宏卿;;试论传统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养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郭道晖;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与法制思想比较研究[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新;;董必武:革命家与法学家的完美结合——董必武“信法”精神产生原因探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2 靳志玲;;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建立和谐社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3 季长龙;;董必武立法思想的三个维度与当下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4 闵钐;;董必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检察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房宁;[N];北京日报;2002年
2 王新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华;建国初期董必武普法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胡新艳;建国初期董必武的法律教育思想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晏礼蠡;论董必武人民司法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秦璇;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林佳;董必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1948年到1956年[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立文,王世承;农村经济案件产生公安信访的原因及对策[J];公安教育;2004年02期
2 周光华;浅析集体信访的特点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周润根;减少重复信访 维护社会稳定[J];今日浙江;2004年07期
4 于向阳;平安山东与法治信访建设[J];政法论丛;2004年06期
5 李秋学;;信访 何去何从——信访在法治化背景下的命运之争[J];红旗文稿;2004年02期
6 刘武俊;解读《信访条例》新亮点[J];政府法制;2005年05期
7 刘万江;西藏:建立健全制度 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工作[J];中国监察;2005年12期
8 魏星;;海城大信访为构建和谐社会增色[J];党史纵横;2006年01期
9 蔡民族;;加强信访设施建设 提升信访工作水平[J];政策;2006年06期
10 蒋美华;;和谐信访的建构及其有效运作[J];学习论坛;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泉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垦区建设[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伟;;涉诉信访的现状、困境与解决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揭发类信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钟泉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垦区建设[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5 胡子祥;邹志辉;周净;;信访体制改革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7 束锦;;民意诉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信访”视角的探讨[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反腐倡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阎耀军;宋协娜;张美莲;;信访问题预警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小兵;;完善机制固根基 畅通渠道解疑难——从奉新信访实践浅议如何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建立大信访格局[N];福建日报;2001年
2 视点记者 曹建文 殷泓 本期策划 韩秀琪 徐可;新《信访条例》畅通信访路[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殷泓;《信访条例》施行三个月点评[N];光明日报;2005年
4 闻过;督查专员:信访也是“新考场”[N];广州日报;2004年
5 省纪委副书记 杜湘成;依纪依法做好信访举报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N];湖南日报;2005年
6 副市长 魏耀民;贯彻信访条例 构建和谐淮南[N];淮南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许学敏;信访听证:在探索中完善[N];吉林日报;2003年
8 张雪良 邹晓燕;构建大信访管理机制[N];江苏经济报;2004年
9 范昌旺;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及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10 通讯员 雷晓光;敖汉旗检察院群众信访无小事[N];赤峰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卫东;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炜;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微;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杨雪;乡村信访过程中的国家基础权力重构[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德林;上海市城市动拆迁信访矛盾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吴翔宇;我国信访立法探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翟文娟;当前我国农村信访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智勤;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我国网上信访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旷嘉;当前我国农村信访问题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6 吴述臻;青岛市信访渠道建设现状及其路径设计[D];山东大学;2009年
7 梁东;论公安信访法律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淑美;论涉诉信访及其完善[D];河南大学;2010年
9 袁婧军;行政信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韦宏喜;广西城市居民信访状况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3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8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