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家与法律家之思维的同一性
本文选题:法学家 + 法律家 ; 参考:《法商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虽然从表面上看法学家与法律家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点,其中最重要也最内在的一条似乎是法学家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工作,而法律家从事的是法律实践工作,但是,如果仔细考察法官工作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过程,那么就会发现两者的思维模式其实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法学家与法律家主要具有的是同一性而非表面看上去的各种差异性。指出并证立这一点,除了有助于更清楚地认知二者关系之本质面相外,还有助于我们考察当下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模式的设置基础和进一步调整等问题。
[Abstract]:Although on the surface there are var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jurists and jurist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herent one seems to be that jurists are engaged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jurists are engaged in legal practice, but, If we look closely at the fact finding and the law application process, we can find that the thinking pattern of the two is actually the same. This means that jurists and jurists are primarily identical rather than superficial differences.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asp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o investigate the foundation and further adjustment of the mode of higher law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CFK007)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B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3221017)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瑞华;徘徊于问题与主义之间[J];读书;2004年01期
2 苏力;反思法学的特点[J];读书;1998年01期
3 谢晖;法理学的能与不能[J];法学;2000年12期
4 许章润;;书生事业 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史研究[J];清华法学;2004年01期
5 周峗;;传统中国厌讼文化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孙笑侠;;法学的本相 兼论法科教育转型[J];中外法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胡友峰,付昌玲;论伽达默尔对艺术真理的探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杨茂明;;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6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严婷婷;我国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许章润;多向度的现代汉语文明法律智慧——台湾的法学研究对于祖国大陆同行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2 田成有;转型期中国法学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3 苏力;反思法学的特点[J];读书;1998年01期
4 葛洪义;实证法学和价值法学的协调与我国法学研究[J];法学;1987年05期
5 铁犁,陆锦碧,杨黎明;1957年错批杨兆龙的《法律继承论》纪实——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八)[J];法学;1998年01期
6 姚建宗;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7 许章润;以法律为业——关于近代中国语境下的法律公民与法律理性的思考[J];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01期
8 谢鸿飞;谢怀h;先生访谈录[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3期
9 孙笑侠;;“权利本位说”的基点、方法与理念——兼评“法本位”论战三方观点与方法[J];中国法学;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龙,周刚志;论法律家与法学家的思维范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6期
2 梁治平;;教条的法律谁之过[J];中国社会导刊;2004年01期
3 梁成意;;论法律家的政治智慧——与冯象教授“共鸣”[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8期
4 陈培秀;法律职业化发展的法社会学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林林;;法律文化错位的三维考察[J];中国律师;2007年10期
6 任伟海,陈麟;中国法律家与行政官职业伦理的区别[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邢五一;打开问号──第六次中日法律研讨会侧记[J];中国律师;1999年11期
8 李拥军;从民族思维模式解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刘桂明;像法律家一样思考 从刘晓庆的公民权利看法律思维[J];中国律师;2002年10期
10 陈金钊;;拯救客观性——关于法治方法的理论探索之一[J];法律方法;200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福东;;论涵摄思维模式及其修正[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琳;;试析法学家与法律转型的关系——以沈家本个人角色与晚清法律变革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3 陈金钊;;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从霍姆斯到亚狄瑟[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楚刃;;中国中部党的三大法学家思想综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盛建明;;论中西传统法律学术的差异及其成因[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6 郭相宏;任俊琳;;董必武宪政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7 金承光;;两种不同意义的“法律逻辑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马旭东;;试论罗马法对伊斯兰法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张金兴;;法律逻辑的反思[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10 张晓蓓;;温故知新——董必武法律教育思想有感[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喻中;法学家与法律家[N];检察日报;2006年
2 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郝铁川教授;法学家与法律家[N];检察日报;2000年
3 舒国滢;法学的问学方式[N];法制日报;2007年
4 记者 廖文根 白龙;做政治上清醒坚定、学术上造诣精深、热爱人民、为人师表的法学家[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罗喜祥 陈建平 通讯员 张阳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来郴宣讲[N];郴州日报;2007年
6 文洁;“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在兰开讲[N];甘肃法制报;2006年
7 吴翠云 本报记者 李春玲;责任和使命高于一切[N];中华新闻报;2006年
8 乔新生;法律精英与精英法律[N];中国经营报;2005年
9 ;世界法学家协会简介[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建新;思想的盛宴 心灵的洗礼[N];河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伟;吴经熊法律实践研究(1917-1949)[D];苏州大学;2009年
2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杨立杰;民初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研究(1912-1928)[D];重庆大学;2008年
4 黄宇昕;苏格兰法混合特征之形成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李旭东;法律规范理论之重述[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邹晓红;中国妇女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颐;腓力四世到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的法律与国家建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马得华;德沃金与法律的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家国;作为目的性事业的法律[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阳;古罗马法治发达的动力机制探析及启示[D];烟台大学;2009年
2 于晓青;论法学家的知识结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3 邢小四;法学家的角色定位与司法[D];苏州大学;2006年
4 席琳;法律和道德的制度性结合[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何跃军;超越法律:关于法律发展道路的反思[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6 何泽锋;法的三源结构及其互动机制构建[D];烟台大学;2007年
7 刘拓;法律方法研究的实践面向[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邵兴全;解读法经济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朱莉红;戴修瓒法律思想与法制现代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选民;“和谐社会”主题下的法学研究现象之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0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1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