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警惕“可操作性”在法律思维中的标签化蔓延——从司法角度反思法律的可操作性

发布时间:2018-06-12 23:38

  本文选题:可操作性 + 法律方法 ; 参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摘要】:法律的可操作性诉求,对近些年的立法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的情况下,"可操作性"已经用于对立法质量的评判。现在,这一观念有向司法领域蔓延的趋势。该命题所表达的单向、简单的思维倾向,很容易产生对法律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从而会影响到司法的品质。虽然我们还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资料证明"法律可操作性"的标签化程度及其危害有多深,但是,从学理上先进行定性分析还是有必要的。用"可操作性"作为原则和标准,对立法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是法律的可操作性诉求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把现有的"法律的可操作性"的思维倾向,用于处理司法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适度警惕。
[Abstract]:The legal maneuverability appeal has produce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legislative 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Without serious argumentation, operability has been used to judge the quality of legislation. Now, this idea has a tendency to spread to the judicial field. The unilateral and simple thinking tendency expressed by the proposition can easily lead to the wrong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w, which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judicature. Although we have not collected enough data to prove the degree of labelling and its harm of "legal maneuvera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theory. Using "maneuverability" as the principle and standard has positive meaning to the legislative activity, but the appeal of legal maneuverability is not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if the existing thinking tendency of "the maneuverability of law" is put forward, We must be on our guard agains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dealing with judicial issu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法律方法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JJD820008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可静;;欧美保障科学数据共享法制探究[J];科技与法律;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仲清,剑玮;规范与裁判──对司法审判基本矛盾的法哲学分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2 唐仲清;法律规范与个案裁判基本矛盾的法哲学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黄学军;徐孝;;法律漏洞略析[J];天府新论;200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庆育;意思表示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胡翔;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治;论司法过程中的类比推理[D];苏州大学;2003年

2 冯亚;论法官自由裁量的正当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李清春;论公民的守法理由[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4 李云洁;论罪刑法定原则[D];安徽大学;2004年

5 王德华;民法基本原则及其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6 张汝铮;论法律的不确定性及消除方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尹传波;论文义解释[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杜娟;中美英科技项目信息共享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澎涛;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化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姬晓红;试论我国法律漏洞及其应对策略[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江材讯;地方立法数量及项目研析[J];人大研究;2005年11期

2 汪全胜;立法的社会接受能力探讨[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3 刘闯;美国国有科学数据共享管理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基础科学;2003年01期

4 周志忍;;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金虎;;法律方法研究中本体论倾向的哲学评析[J];泰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赵玉增;;法律方法释义[J];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3 谢晖;;判例阅读与法律方法论之展开[J];法治论坛;2008年03期

4 ;《法律方法》注释体例[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5 ;《法律方法》注释体例[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6 李见伟;;法律解释学中国化的意蕴[J];法律方法;2010年01期

7 刘拓;;2009年度法律方法研究综述[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0年00期

8 刘青峰;审判解释:法官最基本的法律方法[J];法学论坛;2003年01期

9 郑永流;;义理大道,与人怎说?——法律方法问答录[J];政法论坛;2006年05期

10 陈金钊;;对“法治”命题的反思[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熊明辉;;法律论证及其评价[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欧晓彬;;浅谈法律论证[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潘文爵;;寻求形式与实质间平衡的砝码——许霆案法律推理的非典型意义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治平;法治和法律职业[N];文汇报;2001年

2 赵晓耕;关注传统法律的精神意蕴[N];人民日报;2009年

3 赵立新;广泛实行“立法前论证”制度[N];人民代表报;2009年

4 王朝恩;增强民族立法的可操作性,促进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张祥 赵文明;麻将馆扰民何时休?[N];法制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杜晓;立法评估流行呼唤法学“量化”[N];法制日报;2009年

7 记者 胡新桥 余飞;东星航空宣告破产[N];法制日报;2009年

8 陈寅 李雅柳;应科学合理设定法治城市指标体系[N];江苏法制报;2010年

9 记者 何一航;省立法调研组来郴调研[N];郴州日报;2010年

10 刘峰;惟一住房法院能拍吗[N];中国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国龙;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夏婷婷;唐代拟制判决中的法律发现[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佳;美国司法审查理论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2 盖蓬蓬;五权宪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竹;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司法审判活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金涛;法律发现的概念之辨[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冒丽;“类推适用”之法理学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林;风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韩丽~,

本文编号:2011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11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a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