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济学行为理论的前提、立场与融贯性——以婚姻家庭关系为例
本文选题:需求法则 + 行为成本 ; 参考:《求索》2012年09期
【摘要】:选择以婚姻家庭关系为例分析法律经济学的行为理论,论证法律经济学可以运用一套完整的行为理论一以贯之,探讨不同的问题,包括道德伦理的领域,以彰显法律经济学的独特视角。法律经济分析以真实世界里人的行为特性为前提建构理论,分析时并没有预设立场,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选择的背后是成本的考虑。需求法则的重要启示是人的行为会受到诱因的影响,以人的行为外部性为线可以贯穿解释各种法律现象。
[Abstract]:Choosing marriage and family relation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law and economics, demonstrating that legal economics can use a complete set of behavioral theories to consistently explore different issues, including the field of moral ethic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law and economics. The legal economic analysis takes the huma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in the real world as the premise to construct the theory. There is no presupposition in the analysis, everything is not "absolute" but "relative",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cost is behind the choice. The important revelation of the law of demand is that human behavior will be influenced by inducement, and the externality of human behavior can be used to explain all kinds of legal phenomena.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基金】:国家211工程第三期建设项目“转型期法治的理论、制度与实证研究”(203000-123410301)
【分类号】:D90-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光;以法律惩罚“第三者”的立法价值评价[J];当代法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正璋;关于优先购买权的几个法律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柯华庆;格式合同的经济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3 陈信勇,蓝邓骏;居住权的源流及其立法的理性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庞凌,缪岚;安全·自由·自主──住宅不受侵犯的价值蕴含[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刘云生;;永佃权之历史解读与现实表达[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6 桑本谦;过错责任背后的经济-伦理问题——对一起医疗事故赔偿纠纷案的分析[J];法学;2003年08期
7 徐爱国;;侵权法的历史散论[J];法学;2006年01期
8 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年02期
9 王秀哲;我国隐私权保护应该入宪[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林燕玲;基因隐私权及其民法保护[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建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薄燕娜;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刘瑛;企业信用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司坡森;论国家补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个源与流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8 程云行;南方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伟;债权人代位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梁书斌;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叶道明;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李长友;民事责任竞合的法理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忠锋;论物权请求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潘菲菲;物的交付与所有权移转[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马春军;隐私权的法理学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沈文娟;国际保理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朱文;反垄断:中国电信业竞争机制构建的法律视角[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叶建勋;动产买卖中交付的公示效力[D];清华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16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1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