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本文选题:法治思维 + 权力软着陆 ; 参考:《学术交流》2013年09期
【摘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领导干部树立现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体现、是实现权力软着陆并与司法有效衔接的客观前提、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保障、是领导干部素质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其有着确定的内在规定性,具体表现为在"是与非"的问题上坚持有客观根据的判断、在"应不应该"的问题上树立合法性至上思维、在对待"我与非我"的问题上树立平等的思维方式、在处事立场上树立"一般为原则、例外应说明理由"的思维、在待事态度上树立法律责任思维;其属于法治建设中的法治资源供给问题,应通过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加强法治教育、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建立适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运用的领导干部成长机制、加强对权力依法运行的监督能力和矫正能力等建设性路径加以解决。
[Abstract]: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eading cadres to use the thinking of rule by law and the way of ruling by law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administration by law, the inner embodiment of leading cadres' setting up modern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the objective premise of realizing the soft landing of power and linking up effectively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t is the effective guarantee of realizing Chinese Dream,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theory of leading cadres' qual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is to insist on the objective judgment on the question of "is and not to be", to establish the thinking of legitimacy first on the question of "should be", and to set up an equal mode of thinking on the issue of "me and non-self". In the standpoint of handling affairs, we should set up the thinking of "general principle, with exception should be explained reason", and establish the thinking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in attitude towards affairs, which belongs to the supply of legal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all kinds of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take practic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ruling by law for leading cadres, and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the growth of leading cadres suitable for the use of the thinking and mode of rule of law.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supervise and correct the power according to law and other constructive ways to solve i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涉及公众人物侵权问题研究”(11YJA820074)的阶段成果 2011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M500696)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福友;;论法治常识化与常识法治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刘任重;;食品安全规制的重复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年09期
3 陈金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志鹏;;没收财产刑废止论——从历史考察到现实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董玉庭;;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理学分析[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4 魏在军;王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论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徐同远;;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与分析法学思想[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6 吐火加;;哈萨克族财产继承制度考察[J];比较法研究;2012年01期
7 劳东燕;;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考察[J];比较法研究;2012年02期
8 李春;;民商法本位区分与责任机制差异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马树勇;;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完善现代赦免制度[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杨世超;;边沁的刑罚目的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经济学方法论[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冯袁冰;;当前地方立法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云腾;李玉萍;;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论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邓小刚;;论高校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刑事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黄明儒;黄义华;;怀柔刑事政策的提倡与刑罚结构维新[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同振魁;申飞飞;;论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阎云峰;英国近代宪政视野下的财产权理论[D];湖南大学;2009年
6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金涛;军事刑法特殊性的价值与范畴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敬明;海盗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郝海波;基数效用论的复兴及其对主流经济学的贡献[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2 付翠暖;关于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远;短期自由刑及其行刑社会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白楠;旅游合同有名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熊杨;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防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权;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颜;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邓铁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迪;绑架罪法定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倪海音;惩罚与和解[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钊;;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谢惠媛;;美德与规则——从道德训诫方式的转变看现代道德中心问题的转换[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3 陈金钊;;被社会效果所异化的法律效果及其克服——对两个效果统一论的反思[J];东方法学;2012年06期
4 陈金钊;;为什么法律的魅力挡不住社会效果的诱惑?——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论的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曹婧;孙绍荣;;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博弈模型分析——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4期
6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7 克里斯汀·希普诺维奇;张昌辉;施长征;;法律与意识形态[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8 梁迎修;;理解法治的中国之道[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9 张翔;;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10 陈林林;;法治的三度:形式、实质与程序[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吉斌;[N];法制日报;2012年
2 整理 本报记者 王楚 吴冰;[N];人民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熙辉;;执政方式转变需要法治思维[J];人民论坛;2007年17期
2 汤;郭yN;;“维稳怪圈”的法治破解[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Z1期
3 郭学文;;建设和谐社会与培养公民法治思维、法治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4期
4 梁向锋;;关于法治精神的两点思考[J];世纪桥;2008年20期
5 李传华;;对“法律六进”的法治文化思考[J];中国司法;2007年08期
6 ;期盼良法之治[J];检察风云;2009年19期
7 金肖洪;远离“人治”[J];人民司法;1999年06期
8 杨楹;徐双溪;;论柏拉图《政治家篇》中的法治思维及其当代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肖金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与法治理念——法治乃政治文明所需、和谐社会所求[J];法学论坛;2006年06期
10 杨楹;徐双溪;;论柏拉图《法律篇》中“法治范式”的当代启思[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劲标;徐tD和她的“均衡对价”法治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省政协常委、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田成有;社会管理的法治思维(上)[N];云南政协报;2010年
3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田成有;社会管理的法治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李克杰;用法治思维看待大学生“扶”老太被判赔[N];检察日报;2010年
5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张雪樵;力求依法办案与依理办案的统一[N];检察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高斌;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能力最重要[N];检察日报;2010年
7 王琴琴;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N];太行日报;2011年
8 许素洋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当前法治建设面临的现实困扰及对策思考[N];菏泽日报;2008年
9 记者 胡新桥 余飞;石首“6·17”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一审宣判[N];法制日报;2009年
10 最高人民检察院 余双彪;权力文化与法律信仰[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程小雷;现代法治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合理互动[D];河南大学;2010年
2 刘建宁;我国法治文明建设中人文精神的构建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司佳辉;政治理念下的法律解释[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王燕慧;转型期国民法治意识问题论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昊辰;基层反贪工作中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鑫;中国民众法治意识强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萍;企业法治文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9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1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