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从“熟人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发布时间:2018-06-17 14:17

  本文选题:熟人社会 + 法治社会 ; 参考:《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09期


【摘要】:正"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在我们的传统社会里,人际关系织成了一张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或血缘、或地缘、或姻亲,人与人多多少少会有蛛丝马迹的关联,要么沾亲带故,要么非亲即故,因彼此熟悉,就彼此关照,大家可以通过"熟人"织就的网络,沟通关系、打通关节、解困排忧,同时也可以寻找捷径、超越规则、营私舞弊,甚至徇情枉法。
[Abstract]:Acquaintance Society is a concept put forward by Mr. Fei Xiaotong in Native China. He believes that in our traditional socie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woven into a large and complex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or blood, geography, or in-laws, and that people are more or les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either personally or otherwise. Because we are familiar with each other, we can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Through the network of "acquaintances,"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pen our joints, solve our difficulties and worr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also find shortcuts, go beyond the rules, engage in malpractices, and even bend the law for favoritism.
【作者单位】: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红;施俊晖;;从熟人社群到法治社会——儒家伦理视野中的熟人社群特征及衰败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2 莫智源;探析调解在“陌生人社会”名实结合的必然性[J];政治与法律;2003年03期

3 莫智源;“陌生人社会”调解名实结合的必然性[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董建军;;政府要顺应传统熟人社会的转型[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张康之;;“熟人”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比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池敏;苗蕾;;中西方信任比较[J];法制与社会;2010年28期

7 时亮;;“熟人社会”还是“熟人逻辑”——略论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中的一个误区[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8 殷磊;;网络中的熟人社会[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5期

9 何苦子;;在两个社会穿行[J];当代工人;2008年15期

10 于康;宋晓琼;;透过人情看中国的熟人社会和市民社会[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辉;;和谐社会理念下环境保护法之定位[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2 张长生;;构建法治社会防腐体系[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3 张涵;;论法治社会的舆论监督[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4 齐延平;;论法治社会中权力运行的底线道德与责任制度之关系[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秦德君;;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择定与集体行动——政治设计视野中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演进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俞学明;;试论法治社会下的宗教定位[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胡玉鸿;;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冲突与消解[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张一方;张志强;;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化法治社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彭谦;王妍;靳晓晓;;浅谈董必武同志“守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陈德敏;张玉飞;;水资源法治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建红;熟人社会:一道远去的风景?[N];检察日报;2011年

2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左卫民;法治社会中的法院功能[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石武;确立法治社会的理性基点[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国初;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N];西部时报;2009年

5 关明;法治社会渐行渐近[N];工人日报;2005年

6 杨涛;“上书”只是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之一[N];工人日报;2007年

7 魏杰;法治社会的核心是尊重人权、财产、契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记者 肖瑜;构建法治社会 切实改善民生[N];四川政协报;2010年

9 马文林;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努力构建法治社会[N];江苏法制报;2007年

10 清华大学教授 魏杰;法治社会的核心是尊重人权、财产和契约[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柏峰;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杰;明清江南地域社会才女群体现象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张翠娥;有形与无形[D];武汉大学;2009年

5 张帅;美国行政权扩张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陈鹏;中国农户金融的微观行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黄洪旺;我国公众立法参与的制度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葛天博;秩序解释的逻辑[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范立新;从税收专制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10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爱华;务工移民与我国法治社会的生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镭;论法治社会中的律师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静;闪玩:陌生人的一场互动游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胡拥军;农村社区公路自主筹资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徐挺;法治社会与政府信息公开[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剑;哈贝马斯法律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下中国法治社会之观照[D];湖南大学;2010年

7 曹雪飞;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中的法律移植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岚;社会转型期我国制度信任的现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赵业福;我国法治化过程中的公民法律信仰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张军;法治社会潜规则成因探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1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31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