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中国传统法比附援引与缘法定罪之间的张力

发布时间:2018-06-21 02:16

  本文选题:缘法定罪 + 比附援引 ; 参考:《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摘要】:在中国传统司法实践中,缘法定罪与比附援引贯穿于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法制历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比附援引作为司法技术弥补了缘法定罪谋求形式正当所带来的弊端,很好地回应了规则僵化所带来的不公正问题。缘法定罪与比附援引各自具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二者形成合力,共同保证了审判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当性。传统法缘法定罪与比附援引对于我们今天严守法律规则与认可必要的自由裁量之间如何协调运作以及如何防止解释和裁判的异化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Abstract]: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judicial practice, there is a certain tension between the legal offence by the margin of law and the adversary quoted in ancient China, which runs through the legal course of thousands of years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re is a certain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This kind of tension is manifested in: as a judicial technique, the adjunct citation makes up for the malpractice brought by the jus critique in seeking form justice, and responds well to the unfair problem caused by the rigid rules. Both of them have their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which together ensure the legality, rationality and legitimacy of the trial results. The traditional legal offence and adjunct invocation have grea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on how to coordinate and operate between the strict observance of legal rule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necessary discretion and how to prevent the alienation of interpretation and adjudic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
【基金】:2011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传统法比附援引与缘法定罪之间的张力”(项目编号:11BFXJ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魏顺光;;荀子的“法、类”说与中国传统司法的“确定性”问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马小红;;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形成与发展[J];政法论丛;2010年02期

3 张镭;;论基层民事纠纷解决过程中裁判合法性与公信力之统一——传统中国法官的难题与当代中国法官的难处[J];政法论丛;2010年03期

4 武树臣;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5 李国强;;民法解释学的发展与相对所有权观念的解释论应用[J];政法论丛;2011年06期

6 陈锐;高袁;;素朴的技巧:《法律答问》中的法律解释方法[J];政法论丛;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顺光;;荀子的“法、类”说与中国传统司法的“确定性”问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张本顺;;论中国古代判例法的风格、成因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3 曾宪义;郑定;丁相顺;;1997年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1998年01期

4 陈兴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功能之考察[J];法商研究;2012年02期

5 黄春燕;;传统中国法比附援引的源与流[J];法学杂志;2012年05期

6 马小红;;混合法的制度设计:“法律”与“法官”的折中[J];河北法学;2010年02期

7 李力;;发现最初的混合法:从睡虎地秦简到张家山汉简[J];河北法学;2010年02期

8 陈灵海;;横看成岭侧成峰——梁启超以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样式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李显冬;试论中国古代固有民法的开放性体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王志强;清代成案的效力和其运用中的论证方式——以《刑案汇览》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杨育正;适用中的民法解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国胜;人性与法治的人性基础[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杨永华;自由裁量与司法公正[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夏邦;中国传统司法思想研究——基于法律与道德相互关系视角的考察[D];华东政法学院;2000年

4 张其鸾;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判例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小洁;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判例及其现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项晓基;中国古代民法的再思考[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天;清代条例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范铁骊;案例指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何燕飞;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姜亚楠;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钊;法律解释学的转向与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上)[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2 王志强;;制定法在中国古代司法判决中的适用[J];法学研究;2006年05期

3 陈景良;;宋代司法传统的叙事及其意义——立足于南宋民事审判的考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3期

5 孙育玮;中国法理学的世纪回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俞荣根;寻求“自我”——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与趋向[J];现代法学;2005年02期

7 何勤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诞生与成长[J];中国法学;2005年03期

8 陈弘毅;当代西方法律解释学初探[J];中国法学;1997年03期

9 何勤华;清代法律渊源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10 武树臣;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雷;杜文雅;;中国古代判例的情理适用探析[J];天津法学;2011年02期

2 廖丽红;;量刑建议权的法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3 黄兰蔚;;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在我国的建构——从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现状出发[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4 龚雯蓉;;浅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运用[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5 邓琦;;新时期深化司法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律璞;;以司法实践为向导的中国法律史课程设计[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7 叶青;张栋;刘冠男;;刑事审判公开问题实证调研报告[J];法学;2011年07期

8 陈宝良;;从“无讼”到“好讼”:明清时期的法律观念及其司法实践[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9 耿龙玺;;试论构建中国判例制度的意义及途径[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10 吴简;申建贞;;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及其规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肖永年;;在“全省严格执法与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3 张立国;;浅议证据审查运用与司法公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4 刘国君;张庆伟;;试论司法公正的隐患——地方保护主义[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吴延溢;;司法公正的不平衡规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刘小平;;司法公正的前提及实现途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郭长铭;;改革和完善司法鉴定体制维护司法公正[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查恩学;薛珊;;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关系探索[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9 张世国;;审判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10 郑绣程;胡瑞琳;;落实错案追究制 促进司法公正[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储皖中 本报通讯员 刘明芳;司法公正需要26种表达[N];法制日报;2009年

2 广西区融安县人民检察院 陆亚天;有利于司法公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岚;规范委托评估拍卖 确保司法公正廉洁[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 林琳;让民意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继续下去[N];工人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侯烁;司法公正彰显执政为民理念[N];伊犁日报(汉);2009年

6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吕忠梅;如何处理司法公正与民意表达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以钱买刑”论有损司法公正[N];东方早报;2009年

8 市中级人民法院 袁运良;刍谈正确处理司法公正与民意表达之间的关系[N];潮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马守敏;统一裁量尺度 确保司法公正[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司法公正的一项硬指标[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晓峰;法官权力论[D];吉林大学;2007年

3 顾元;衡平司法与中国传统法律秩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米勇;法官遴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朱福勇;论民事法官能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贾晖;中国近代财产权法律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柳正权;中国传统传统行政程序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9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余焕新;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亚华;论判决推理的含义及模式选择[D];四川大学;2004年

2 何小芹;论裁判事实的真实性与司法公正[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田春雨;民事再审申请复查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范燕梅;司法公正的内涵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段鹏飞;论程序公正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开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山东大学;2006年

7 许俊;论“专家法律意见书”[D];安徽大学;2006年

8 赵倩;检察机关现代司法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德胜;民事再审申请复查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尤艳红;法官自由裁量权与司法公正[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6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46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