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的当代中国法律发展
本文选题:法律发展 + 文化体制改革 ; 参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摘要】:借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既要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也要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坚实保障。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应当确立发展的基本路径,整合资源促进先进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努力实现先进法律文化的社会化。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the leg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should not only realize its ow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The leg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basic path of development, integrate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legal culture, and strive to realize the socialization of advanced legal cultur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产业发展中利益规制法律问题研究”(12CFX004)
【分类号】:D920.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李俐;张恒;;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泉州民居海外多元文化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8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9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10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韩春雁;;构筑和弘扬地方先进检察文化——面对新时期的理性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廉;“三个代表”思想与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J];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2 何勤华;法律文化史论[J];法学;1996年10期
3 李金泽;中国法律发展与国际接轨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4 公丕祥;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J];法学研究;1997年01期
5 夏新华;;非洲法律文化研究初探[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陈一;;全球化背景下法律文化的冲突及出路[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7 汤唯;当代法律文化发展趋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8 荆向丽;;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尴尬[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朱蕾;;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概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胡美灵;吴献萍;;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及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玲;颜峰;;探析法律文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郭威;;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效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和谐观念及其现代化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5 黄健梅;;法律与中国经济增长:一个初步实证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玉臻;;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4年年会上的致词[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7 马小红;;中国社会主义法律道路的艰难探索——读《董必武法学文集》的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10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初探[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董繁;漫谈“黑旋风坐堂”[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马列教研室刘冬;中国法治化与法律文化启蒙[N];法制日报;2003年
4 郝铁川;犹太人的法律文化(中)[N];检察日报;2003年
5 贾国发邋闫弘宇;政府行为与法律文化社会化[N];吉林日报;2008年
6 李钊;关注法律文化互动 推进基本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郝铁川;犹太人的法律文化(上)[N];检察日报;2003年
8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 夏新华;非洲法律文化的整体性与多样性[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 夏新华;非洲法律文化研究动态[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刘一纯;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审视[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明;法律意识形态的语义和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婧仪;论法律趋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永忠;法律发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张清;解读列宁:法律与经济的互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蔡宝刚;经济现象的法律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叶晓川;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烩;弗里德曼法律发展理论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江成斌;中国法律文化的原型与转型[D];重庆大学;2009年
3 刘娜;英租威海卫法律文化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4 范文涛;论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继宇;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曲景;民工问题与法律制度的转型[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刘顶夫;从信访看中国法律文化[D];湘潭大学;2005年
8 徐馨;权利文化与清末修律[D];湘潭大学;2006年
9 尹长松;弗里德曼的法律文化观[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小丹;韩非的重刑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4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5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