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领事担保制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25 10:22

  本文选题:领事 + 担保 ; 参考:《安徽史学》2013年06期


【摘要】:领事担保制是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规定的贸易稽查制度,是近代中国革新旧海关制度的首次尝试。这一制度由英国代表在条约谈判中提出,其目的是防止中国海关官吏的任意加征和非法勒索,并保护英国对华合法贸易的顺利开展。中英双方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都曾采取措施履行和维护这一制度,严防走私偷漏,但均以失败告终。领事担保制终结的直接原因是外国商人的走私,特别是鸦片走私,但其失败的根源是中英双方都缺乏有效的缉私保障。领事担保制存废的历史表明,清政府没能适应五口通商后新的贸易格局和国际形势的需要,没能及时建立起完善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以保障经济利益和国家主权。
[Abstract]:The consular guarantee system is a trade inspection system stipulated in the Sino British Treaty of Nanjing and its subsidiary treaties. It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innovate the old customs system in modern China. The system was put forward by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 in the negotiation of the treaty. The purpose of this system is to prevent the arbitrary addition of the Chinese customs officials and the non falo, and to protect the smooth trade of the UK against China. Both China and the UK have taken measures to carry out and maintain the system in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defend the system from smuggling and theft, but they all ended in failure. The direct reason fo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nsular guarantee system is the smuggling of foreign businessmen, especially the opium smuggling, but the root of the failure is that both China and the UK lack effective anti smuggling protection. Consular guarantee system is the root cause. The history of existence and abolition shows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has not been able to adapt to the new trade pattern and the needs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fter the five ports, and can not establish a perfect foreign trade management system in tim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nomic interests and state sovereignt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近代中外贸易冲突与政府及商人的应对举措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0YX02
【分类号】:D929;D922.13;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立诚;英国与近代中外贸易“法治”的建立[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富忠;;1925年北京关税会议的再审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刘旺;杨海群;;近二十年来近代中国外籍税务司制度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晓焰;打开中国大门的是棉纺织品还是鸦片?——兼析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华政策目标选择[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陈修颖;;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5 姜华民;;论晚清鸦片贸易与国内市场的开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侯吉昌;;西方列强在华海关税则制定权的获得——以两次鸦片战争为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段晋丽;;赫德与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确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姚会元;中外钱币交流及西方银元流入对中国货币近代化的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6期

9 林日杖;五口通商时期外商在华经营策略述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林日杖;;论清代大黄制夷观念发展强化的原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利;周谊;;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王方中;;1927~1937年间的中国对外贸易[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铃木智夫;池步洲;丁日初;;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创设过程[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4 陈争平;;不平等条约下近代关税制度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5 任智勇;;晚清海关二元体制沿革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6 杨萍;丘志力;谷娴子;李榴芬;;广东(广州)是我国清代晚期最重要的翡翠贸易口岸[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7 马铭德;;“华洋之隔”的破局——试论小刀会时期的阿礼国与上海海关[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8 任智勇;;辛亥革命中的税务司与关税[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8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9 羌建;近代南通棉业发展研究(1895~1938)[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国明;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干兆源;冀东走私与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2—1937)[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江;中国近代海关华员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娇;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伍红香;西南地区的洋务工矿业(1861-1895)[D];西南大学;2011年

9 栗叶;罗伯聃与《华英说部撮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芳;晚清灯塔建设与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照;《南京条约》订立前后的“夷务”争议与民族觉醒[J];民国档案;1997年02期

2 陆水明;《南京条约》签订前之中国[J];南京史志;1997年04期

3 ;图鉴[J];看历史;2010年08期

4 董振坤;;试论中英《南京条约》谈判过程[J];青春岁月;2013年07期

5 康大寿;《南京条约》与英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取得[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金鑫;黄恩彤与《南京条约》的善后交涉[J];历史教学;2005年02期

7 李立平;;为什么《南京条约》的赔款以银元为单位支付?[J];历史教学;1991年05期

8 子琳;从闭关锁国到变革开放——《南京条约》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J];文史杂志;1992年04期

9 趋吉;《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广先;清政府“割让”香港内情[J];国防;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顺兴;;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的议和谈判[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范启龙;;严复爱国思想对子孙的影响[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3 坂野正高;;清季一个外交家的西洋社会观——张荫桓撰《三洲日记》札记[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咸安区永安中学 王晓敏;历史教学中的“逆向教育法”[N];咸宁日报;2010年

2 新疆焉耆县第一中学历史组 武巧莲;历史教学中的“逆向教学法”[N];学知报;2011年

3 张雅文;以良知书写真实[N];中华读书报;2014年

4 梁敏强;历史课堂提问八“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学 钱明云;画龙点睛,成就精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6 刘根生;看《百年南京》,谱古都新篇[N];南京日报;2014年

7 河北磁县一中 汤增华;试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教授法[N];学知报;2010年



本文编号:2065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65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