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动力分析
本文选题:法治 +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 参考:《法学杂志》2012年01期
【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形成合力,是我们应该思考而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动力可以分为原动力在于人的需要,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直接动力在于理论引领与权力推动。
[Abstract]:"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a difficult and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How to fully mobilize all the positive forces and form the resultant forc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we should think about and must solv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basic motive force lies in the needs of human beings, the fundamental motive force lies in the basic law of social contradiction, and the direct power lies in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ower promotion.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10AFX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蒋安杰;[N];法制日报;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佑生;;司法官素养和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7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郑家昊;;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艳晴;;健全行政问责制,构建责任型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立元;信用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经纬;;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国特色”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6期
2 李金玲;;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J];法制与社会;2010年05期
3 吕俊华;赵薇;;社会主义法治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12期
4 宫楠;;司法腐败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5 袁曙宏;;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法治建设[J];公民与法(法学);2011年01期
6 叶晓川;林希存;张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李明;;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南杰·隆英强;;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民族习惯法的关系——以藏族习惯法为个案[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魏华敏;;儒家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影响分析[J];学理论;2009年14期
10 向乾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文化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江辉;丁文斌;周凯;;基于ABAQUS/AQUA的深水导管架平台极值响应分析[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黄襄云;;自动复位基础隔震机构的动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3 雷震宇;陈虬;;板壳结构动力响应的随机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黄明鑫;刘中华;李亚民;郭磊;;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钢屋盖动力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凤俊敏;舒赣平;;连续倒塌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邓学晶;孔宪京;;城市垃圾填埋场地震响应特性与稳定性评价(英文)[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何蓉;王金海;;平面杆件结构动力分析教学程序研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钱江;鲁亮;陈原;吕西林;翁智远;;快增殖反应堆主容器结构试验模型的动力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9 李杰;张书明;阎楚良;;联合收割机切割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秦家长;罗奇峰;;增量动力分析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苏华;国际结构分析专家的经典力作[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深刻领会宪法修正案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记者 赵洪亮;中线大流量渡槽技术研究获新成果[N];中国水利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洛涛邋赵叶苹 李生东;诸多因素推动房价持续上涨[N];经济参考报;2007年
5 张牧涵;今年国际金价上行动力分析[N];市场报;2007年
6 记者 仇方迎邋通讯员 王怀民 蒋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流量渡槽技术难题攻克[N];科技日报;2007年
7 王克修;铁路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分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吴长锋;卢剑伟:科研虚实两相宜[N];科技日报;2009年
9 赵飞;武汉大学专家设计出世界最大渡槽[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结构工程技术成果丰硕 (中)[N];中国水利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成功;台湾921集集大地震滑坡动力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谭锋;张拉薄膜结构的褶皱和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齐超;制度变迁动力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田迎春;层状黏弹性双相介质的动力响应与物性参数反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王鲲鹏;基于物质点方法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孙友义;深水钻井隔水管强度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贺建清;石灰改良土路基填料的动力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王新玲;新型人字支撑复合结构理论和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张铟;FRP夹心桥面板桥梁静动态响应的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范文杰;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动力分析、动态应力仿真研究及动臂结构拓扑优化[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文军;网壳结构几何非线性动力分析QR法[D];广西大学;2005年
2 唐建设;铅芯碟簧隔振器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会胜;组合隔振器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吴会鹏;阻尼弹簧荷载缓和网壳结构的性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志涛;卵形消化池流—固耦合系统的ADINA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6 宋德政;新型等角速万向联轴器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7 郭杰;基于振形正交性的弹性板动力分析法[D];郑州大学;2004年
8 武学峰;新型谷子脱粒机相关力学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开云;金安桥水电站枢纽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FemCAD有限元软件开发[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宋s
本文编号:2079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79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