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原则理论与法概念争议

发布时间:2018-07-04 18:04

  本文选题:法概念 + 原则论据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2期


【摘要】:法理学中法概念之争的中心议题在于法律和道德在概念上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或者说法律效力和道德正确性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为了证立联系命题,阿列克西在其早先的原则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则论据,后者包括安置命题、道德命题与正确性命题。在逐一检讨了这三个命题的恰当性以及其与联系命题间的关联度后可以认为,原则论据无法用来证立联系命题。但这并不表示联系命题就必然失败,因为原则理论可以别的方式来证明它。法概念的争议是有关法律效力判准的争议,最终是政治哲学上的争议。
[Abstract]:The central issue of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concept of law in jurisprudence is whether there is an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cept of law and morality, or whether there is an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legal effect and moral correctness. In order to prove the proposition of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Oleksiy puts forward the argument of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his earlier theory of principle, the latter includes the proposition of placement, the proposition of morality and the proposition of correctness. After review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three propositions one by on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related proposition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evidence of principle cannot be used to prove the connective propositions.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connective proposition is bound to fail, because the theory of principle can prove it in other ways. The controversy of the concept of law is the dispute about the validity of law, and finally the disput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规范、逻辑与法律论证”(11YJC820050)
【分类号】:D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雷;法与法律概念之逻辑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徐莉;;论法的一般特性——从“法概念”的角度解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文显;法律社会学的法概念[J];社会学研究;1989年02期

4 吴春雷;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法概念及本质特征[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5 吴春雷;论西方不同历史时期法概念及本质特征[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鲁卫平;浅谈我国新时期的立法概念[J];河北法学;1985年04期

7 谭继峰;法概念的重构[J];前沿;2004年03期

8 郝际广;我对立法概念的理解[J];河北法学;1986年01期

9 胡建农;守法概念初探[J];河北法学;1987年05期

10 陈景辉;中国对前苏联法的继受:以法概念的分析为中心[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喻中;自然法为何不绝如缕[N];法制日报;2011年

2 《中国司法》杂志副总编辑 刘武俊;法规清理应该常规化[N];检察日报;2008年

3 罗豪才;公域之治中的软法[N];法制日报;2005年

4 石子砚;法律应对道德良心秉持足够之温情与敬意[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黄丽娜;公共场所拍照起波澜[N];中国摄影报;2008年

6 刘长秋;生命法学的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安徽大学副校长 吴春梅;软法之治: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推力[N];光明日报;2010年

8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文恺;“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赵旭东;从文化的角度探视法律[N];法制日报;2011年

10 王彬;历史法学的虚幻与真实[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颖;苏联法概念在中国(1949-1958)[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超;基于合法性价值的法概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冀诚;试论所有制概念对中国私法制度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程苗;韦伯形式理性法理论之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旋;中国古代“法”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超;实践理性维度下的法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宁洁;解读自然法[D];湘潭大学;2007年

4 周礼伟;中西法律概念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杨维民;《法律的概念》与法律的规范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波;习惯法在当代中国法制进程中的角色扮演[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超;埃利希的“活法”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金良;中国社会法研究述评[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6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96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