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献疑与商榷:从“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说起——《文学作品、司法文书与法史学研究》读后

发布时间:2018-08-03 13:49
【摘要】:《文学作品、司法文书与法史学研究》①将"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与清代司法文书中的妄冒为婚案例加以比较,指出文学描述根本不能反映司法实践的一般情况。事实上,"鸳鸯谱"并非妄冒为婚案件,乔太守的司法风格与明清牧令也没有本质差异。从其他描写同类案件的小说来看,文学作品固然存在虚构成分,但并不必然与司法实践相背离,同时也具有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妄冒为婚是否一定导致婚姻无效,明清律学家亦持不同见解;不能以刑部在个案中的主张一概推断。
[Abstract]:"Literary works, Judicial documents and the study of legal History" (1)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ory of "Qiao Tai-shou 's misplaced Mandarin Duck" and the case of false marriage in the judicial documents of the Qing Dynasty, pointing out that the literary description simply cannot reflec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judicial practice. As a matter of fact, Yuanyang Ching is not a case of marriage, and Qiao Taishou's judicial style is no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Judging from other novels describing similar cases, literary works have fictional elements, but they are not necessarily deviated from judicial practice, and also have historical value in 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history. The Ming and Qing legal scientists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as to whether the marriage must be null and void, and can not be inferred from the claims of the Ministry of torture in the cas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05;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忠明;制作中国法律史:正史、档案与文学——关于历史哲学与方法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民间禁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4 马旷源;论“五通神”[J];楚雄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5 赵献海;明代毁“淫祠”现象浅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陈柳裕;山田三良与中国国际私法[J];当代法学;2003年10期

7 王立,陈昕馨;再论鬼灵酬恩与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欧阳健;罗贯中研究三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韩结根;《亘史》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韩结根;《广艳异编》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2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雷;清代狱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2 李志梅;唐寅与“三笑故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强;清前期女性犯罪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李志霞;关于《二拍》思想倾向的再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媛婷;从“三言”看冯梦龙思想的复杂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幸颜静;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刘军平;中国古代立法解释探析[D];湘潭大学;2003年

8 薛峰;序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刘炳涛;清代发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罗荣;“三言”中的人物形象系列及其文化内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尤陈俊;;明清日常生活中的讼学传播——以讼师秘本与日用类书为中心的考察[J];法学;2007年03期

2 韩秀桃;《教民榜文》所见明初基层里老人理讼制度[J];法学研究;2000年03期

3 徐忠明;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几点省思[J];现代法学;2001年01期

4 徐忠明;权利与伸冤:传统中国诉讼意识的解释[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罗志田;《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6 何勤华;清代法律渊源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蜀湘;;略论唐朝司法官员[J];知识经济;2009年18期

2 张文勇;;论宋代司法官员的角色意识[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0期

3 汪雄涛;;“情法两尽”抑或是“利益平衡”?[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1期

4 王文昌;;小偷:我该什么时间“工作”[J];检察风云;2011年03期

5 赵雪钗;;司法官员亵法枉法酿丑剧[J];检察风云;2011年14期

6 蒋铁初;;伦理与真实之间 清代证据规则的选择[J];中外法学;2008年05期

7 陈玉新;姜文;;文学之于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8 陶有浩;;朱熹的司法思想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陶有浩;;朱熹的司法思想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廖宗麟;;参与审判和杀害石达开父子的司法官员杨重雅其人其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台建林 本报通讯员 马艳玲;“杀人日记”何以被看成文学作品[N];法制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胡亮;黄松有:被查处级别最高的司法官员[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腐败缘何发生,怎样遏制[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明辉;复仇之辩:中国古代法中的模糊地带[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李新;澳洲司法改革“聚焦”执法监督[N];检察日报;2007年

6 陈有西;从中华法律传统中学习什么[N];学习时报;2008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法治需要理论和实务的完美结合[N];南方日报;2006年

8 李秀琴;英新反恐法草案合法性遭质疑[N];法制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宁杰;构建实现司法改革目标的桥梁[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刘品新;欧盟的司法控制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道诚;宋代侦查制度与技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仪;清代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严曦;明代绅士与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黄延廷;清代刑事司法中的缘法断罪与权宜裁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汪初芸;《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所见南宋女性诉讼[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王文涛;北宋中央司法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孙向欣;论古代刑事诉讼证据[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毅鹏;中国古代法官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赵文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审判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7 林本昌;论中国封建法律视角中的孝[D];安徽大学;2007年

8 曾晶;清代衡平民事裁判的司法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韩昱;清代部驳议处制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祥贵;《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司法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1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61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