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变革与国家能力——对中国近代宪治探寻的再思考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odernization, the constitutionalism exploration was not initiated spontaneously in modern China, but a kind of reaction that had to be made when the original political system was difficult to accommodate and had to deal with the strong challenge of extern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political change and national capacity present a tendency that fish and bear's paws are hard to achieve. On the one hand, the political reform initiated by the exploration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ance in modern China could not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under the help of the effective political integration ability of the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legitimacy of political change does not effectively help the national capacity, but further dissolves it. The phenomenon of "negative sum game" can be partly explained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al formation of China and the special path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9;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章永乐;;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政治吸纳/整合缺位——以1914年北洋政府宪制改革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2 秦晖;“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下)[J];社会学研究;1999年04期
3 杨阳;李筠;;现代化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J];政法论坛;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钱善刚;;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范丽娟;;文化现代化: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着力点[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5 顾友谷;;对常乃德和胡适文化争论的现实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王平;;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圆融——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方何荣;;研究赛珍珠的现实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张宇;;论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段爱明,张建新,彭长康,莫凤英;关于“假球黑哨”成因的文化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10 聂民玉;;梁漱溟的文化哲学观及其实践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衡旭辉;孙法浩;李存金;;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主体缺失”现象的调查与思考[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2 左玉河;;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五四以后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晓梅;;梁启超“趣味说”的双重品格[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侯湘;;中医穴位体系是经黑箱方法验证的系统科学[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曹顺庆;王超;;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杨凯;;承接地气:人民法庭审判职能改革完善之理想图景——以基层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中心视角的展开[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贺雪峰;;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8 肖光辉;;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现象的关联考察——兼论我国法的本土化问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9 胡桥;;多元法律的冲突与融合——以13世纪汉族与蒙古族法律的交流为线索[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10 荆月新;;宗教功能缺位与法律精神疏离——近代中国移植大陆法的反思[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启巩;《新唯识论》翕辟论哲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琳琳;吴经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翟飞;论沈从文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军;荣US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继宇;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永灿;瞿同祖法律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阳;意识形态:概念分歧的背后──兼论意识形态社会整合功能及其局限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常安;;“五族共和”宪政实践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3 张永;;民国初年宪法危机——袁世凯与戴高乐宪法主张的对比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章永乐;;共和的诤友:康有为《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评注[J];中外法学;2010年02期
5 何传启;现代化概念的三维定义[J];管理评论;2003年03期
6 王绍光,胡鞍钢,周建明;第二代改革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制度建设[J];战略与管理;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雅慧;;全球化中的东南亚政治变革——评《东南亚: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J];当代亚太;2006年11期
2 黄迎虹;;论政治变革手段模式的多样化——以十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变革经验比较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朱重贵;非洲政治变革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J];西亚非洲;1992年05期
4 王振海;论政治变革的价值导向与现实选择[J];东岳论丛;1998年05期
5 李;;政党政治变革的潮流[J];资料通讯;2006年Z1期
6 陈彦;;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法国革命二百周年祭[J];法国研究;1989年04期
7 薛恒;反腐败斗争推动各国政治变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5年08期
8 余海岗;王卫红;;1900—1949年中国政治变革和启示[J];沧桑;2013年06期
9 詹姆斯·C·斯科特;李凤春;施雪琴;;东南亚社会的庇护政治与政治变革(上)[J];南洋资料译丛;2013年04期
10 李文;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J];当代亚太;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村重信;李伟群;;20世纪后期的日本政治变革与法律制度[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2 黄振乾;;制度学习与政治变革——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分析(1840-1949)[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复旦大学 张军;中国政治变革的隐含逻辑[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实习生 康宇 记者 马俊;印度政治变革将启 国际投资者追捧卢比[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3 陈雅慧;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南亚政治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陈雅慧;全球化背景下东南亚政治变革的方向[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东振;论墨西哥经济转型时期的政治变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毅;知识精英与政治变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陈清;城乡关系对乡村政治变革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郭桂均;俄美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争夺及对其政治变革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宇宙;王廷相的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61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6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