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18-08-03 19:45
【摘要】: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作为彝区群众的纠纷解决方式,在调解主体、调解方式及调解程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尽管其存在着违法调解,通过调解宣扬等级观念以及阻碍国家法执行等消极因素,但也具有快速解决纠纷、防止事态升级以及调解成功率和执行率高等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并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凉山彝区法制建设。
[Abstract]:The customary law mediation system of Yi nationality in Liangshan area, as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thod of Yi people, ha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mediation subject, mediation method and mediation procedure. Although it has some negative factors, such as illegal mediation, propagating the idea of hierarchy through mediation and obstru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aw, it also has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resolving disputes quickly, preventing the escala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higher success rate and execution rate of mediation. Correctly treating the mediation system of Yi people's customary law in Liangshan and guiding it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s beneficial to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Liangshan Yi region.
【作者单位】: 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凉山彝族交易习惯法研究”(YZWH091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艳;;彝族传统婚姻法文化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张邦铺;刘渝;;彝族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重构[J];前沿;2011年21期

3 程泽时;;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吴云;;民国时期两类彝族地区法律制度比较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吴建华;;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以彝族地区为例[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6 王明雯;;彝族习惯法简论[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张邦铺;;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与调适——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为例[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张晓萍;;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8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青林;民间法基本概念问题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王明东;西南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特点[J];思想战线;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志成;;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现状及趋势[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云梅;凉山彝族的民间权威:纠纷解决中的德古[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许恒;旧凉山彝族家支制度与当下凉山家支问题的关系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安鹤飞;国家刑法视野下的彝族刑事习惯法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4 樊纪兰;大方县彝族刑事习惯法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5 海来迪波;大调解格局下凉山彝族地区“德古”的意义及其规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罗艳;黑彝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程雅群;彝族习惯法中的祖先崇拜因素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8 董翼;民族法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李剑;论彝族民间的法律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志强(瓦扎·务谦·尔铁);“无需法律的秩序”何以可能[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洪宾;加拿大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2 张丽娟;;浅论清代的纠纷解决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7期

3 李政;;ADR视野下私人调解的程序和效力——以美国JAMS公司为例[J];法学杂志;2009年11期

4 李黎明;熊达云;;法律的地方主义轨迹与法制现代化——对日本司法调解制度的法社会学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5 梁凤荣;论我国古代传统的司法调解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芦军;;配偶暴力事件中调解的异质性[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冯卓慧;;从传世的和新出土的陕西金文及先秦文献看西周的民事诉讼制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张熙娴;龙家兰;;调解的过去与现在[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2期

9 穆修梅;;浅谈“无讼”法律传统对当今社会的影响[J];才智;2010年12期

10 宋志国;孟宁;;转化型农村ADR制度现状初探[J];社科纵横;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曾绍东;;传统与现代之间——董必武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思想论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2 卓翔;陈百艳;;董必武法学思想永放光芒——2004年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综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3 胡江天;;浅谈和谐社会的法治与儒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莉;王志伟;;邀请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法理依据及社会价值之思考——以董老的人民司法思想创新法院调解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子非 郑新 田猛;应将调解制度与审判制度相分离[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记者阎永纬;社区矫正国际研讨会举行[N];法制日报;2005年

3 编译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蒋丽萍;保加利亚的调解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李松邋黄洁;医患纠纷诉前可到法院免费调[N];法制日报;2008年

5 梁涛邋赵继钊;听证调解与联动执行双轨并行[N];太原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黎品玉;接触·沟通·合作·发展·共赢[N];法治快报;2008年

7 李先波;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N];光明日报;2005年

8 牛国华 薛庆玺 广明;宛城:行政诉讼庭前调解化纠纷[N];法制日报;2006年

9 陶红;美国司法制度的认识与启示[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方之焯;加强地方立法 促进社会和谐[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卫平;论中国古代的息讼制度[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马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与传统法律文化[D];苏州大学;2007年

3 刘红;清代的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东豪;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魏庆玉;英联邦国家的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罗程程;建国初期调解制度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超芳;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刘家楠;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焦艳;明清时期的调解制度及其现代启示[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陆娓;明清乡里调解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2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62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