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法治“两步走战略”:一个与大国成长进程相结合的远景构想

发布时间:2018-10-10 14:27
【摘要】:中国法治"跨越2020"战略,也叫法治"两步走"战略,以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关期"、社会转型风险期和大国成长关键期的总体形势判断为出发点、以我国大国成长的预期进程为依据,将未来法治建设划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要"跨越2020年",即从现在起到2020年,与我国经济大国的成长进程相对应,同时也与跨越社会转型风险期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相吻合,法治建设以法治政府建设和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法治建设作为"两个主战场",并辅以司法改革的局部突破和其它方面的法治建设。第二步是要"跨越2030年",即从2020年至2030年,与我国作为政治文明大国成长的部分预期进程相对应,特别是与我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相对应,法治建设要全面实现社会转型的法律治理。此后,在本世纪前半叶的最后20年里,法治建设将与我国进入政治体制改革攻关期的预期进程相适应,以全面推进政治民主建设、加速社会自治培育等方面的任务为重点,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结合。期间,以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和全面进入后工业社会为标志,我国有望在2030年前后从"法治成长期"进入到"法治成熟社会"。
[Abstract]:China's rule of law "leapfrogging over 2020" strategy, also known as "two-step rule of law" strategy, based on our country is in the "reform critical period", social transformation risk period and the growth of major countries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judg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Based on the expected process of the growth of China's great powers,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s divided into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o "span the year 2020", that is, from now to 2020, corresponding to the growth process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powe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n line with the risk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a well-off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s the "two main battlefields", supplemented by the local breakthrough of the judicial re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other aspects. The second step is to "go beyond 2030", that is, from 2020 to 2030, corresponding to some of the expected processes of our country's growth as a larg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especially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our country's comple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legal governanc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reafter, in the last 20 years of the first half of this centu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will adapt to the expected process of ente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of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task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autonomy. Finally,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and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are highly integrated. During this period, China is expected to move from "legal growth period" to "mature society ruled by law" around 2030, marked by the comple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overall entry into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蒋立山;;推进依法治国与国家法治能力建设——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纲要的思考[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2 蒋立山;;迈向“和谐社会”的秩序路线图——从库兹涅茨曲线看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可能演变[J];法学家;2006年02期

3 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努力建设法治中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蒋立山;中国法制(法治)改革的基本框架与实施步骤——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启示[J];中外法学;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於恒强;陆春镁;;重构我国法院外ADR的基本思路与设想——从现实解纷的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白玉博;试论依法治市的概念[J];中国司法;2004年06期

4 叶传星;;论我国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5 蒋立山;;推进依法治国与国家法治能力建设——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纲要的思考[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6 蒋立山;;中国的城市化与法律问题:从制度到秩序(精减稿)[J];法学杂志;2011年S1期

7 蒋立山;;法制现代化方案探讨[J];法制现代化研究;1998年00期

8 黄文艺;;论中国的法律发展模式[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1年00期

9 彭景阳,蒲晓宇;中国法治化的政治基础和路径选择[J];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01期

10 李建新;;从法制到法治:建设法治政府综论[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晨;;法院调解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对福建某基层法院的实证调查[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蒋立山;;中国的城市化与法律问题:从制度到秩序[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蒋立山;;简论“未来十年”(2010-2020)推进依法治国的策略问题[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2 徐秉晖;论经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月萍;公法现代化的一般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任瑞兴;诉权的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赵树坤;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侯晓蕾;行政应急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程凯;社会转型期的纠纷解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胡夏枫;立法与改革:1978-2014年法律修改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9 徐晓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论刑事责任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陈冰阳;110接处警与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佩;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法理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冉;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亚丛;经济法与法治模式的关系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白玉博;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王永伟;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法治化与中国法治进程[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赵勇建;媒体评论与法院审判冲突的法理学思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施长征;法律失灵的系统法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曹建慧;法律变革与社会[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立山;;迈向“和谐社会”的秩序路线图——从库兹涅茨曲线看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可能演变[J];法学家;2006年02期

2 丁任重,陈志舟,顾文军;“倒U假说”与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J];经济学家;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习近平;[N];人民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宴林;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方法论的检讨与重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6期

2 崔蔚菁;中国法治呼唤尚法精神[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贺卫方;;二十世纪中国法治回眸[J];山东人大工作;2001年02期

4 宋功德;李娟娟;;中国法治百年[J];山东人大工作;2001年02期

5 谷安梁;论中国法治工程的渐进历程[J];法学杂志;2002年02期

6 刘凯;民工潮——中国法治的一种入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林栋,张以侠;农村法治:中国法治的“瓶颈”[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阿计;入世与中国法治变革(上)[J];政府法制;2002年05期

9 文琦;中国法治之路的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10 王毅;现代中国法治存在的问题及重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红阳;;我谈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杨亚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探讨[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龙小宁;;权利假说理论与中国法治发展[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鲜连发;;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7 李曙光;;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陈芸;;略论中国法治的资源取向[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9 陈霞;;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10 李鸿渊;;新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历程与经验回顾——以权利与权力良性互动为视角[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争光 黄安琪;评析中国法治“大事件”[N];团结报;2013年

2 记者 甄雪虹;法治蓝皮书揭示中国法治五大特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 薛刚凌;寻求中国法治的良性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 朱苏力;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的三个核心关注[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舒;《法治影响生活·2008中国法治蓝皮书》发布[N];中华新闻报;2009年

6 记者 袁祥;2009中国法治蓝皮书发布[N];光明日报;2010年

7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朱勇 腾讯网总编辑 陈菊红;法治影响生活· 2009中国法治蓝皮书[N];检察日报;2010年

8 刘海燕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打造中国法治思想库[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记者 王新友;年度法治截面史——2008中国法治蓝皮书发布[N];检察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姜洪;2009中国法治蓝皮书发布[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庭显;民本与民主交织下的新中国法治之路[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鹏;法律人性化与中国法治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2 张猛;中国法治路径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洋;中国法治正当性的理据简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潘丹丹;诉辩交易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杨宪民;中国法治困境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6年

7 杨玉坡;法治启蒙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李琴宝;中国法治建设路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文州;实践思维视域下中国法治的改进[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10 陈文霞;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法治的发展与完善[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62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62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7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