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处置逆产政策比较研究——基于惩奸法令的文本分析
[Abstract]:During and afte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dealing with adverse production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litical activities of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Its significance not only lies in the observance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the acquisition of funds fo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ut also the release of national emo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popular feeling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itical authority's prestige, because of this.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rried out a considerable scale of adverse production and disposal activities in their respective control areas. Confine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nd the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olitical status, the nature of the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policy of counter-production disposal have common points, and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e two parti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strategy, through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adverse production to meet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achieve the dual effect of punishment and public opinion, but also lay a solid mass foundation for the politic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fter the war.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传承与变动:民国时期公产管理问题研究》(11YJC770010)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南京国民政府逆产处理研究》(SKQ201301)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项目《民国时期湖北公产清理研究》(2009010191)
【分类号】:D929;K2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虹;;毛泽东、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系统论思想比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旭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2期
3 黄德林,唐承敏;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J];法学评论;2001年05期
4 钟妤;;论军事秩序与军事法的秩序价值[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张旭东;;中共对官僚资本经济的认识及政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尹兴宽;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均衡思想比较研究[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7 易清;胡高飞;;唐朝科举取士中的举主连坐制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张旭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对外资经济的认识及政策[J];湖湘论坛;2008年04期
9 张丽虹;;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系统论开放性思想[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9期
10 张旭东;;1978: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新确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伟;建国以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冀诚;试论所有制概念对中国私法制度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陶国相;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何朝银;革命与血缘、地缘: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49-1965)[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成虎;太岳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统制与自由市场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琼;中共关于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的认识与实践(1953-195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桑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刘洋;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晴;建国初期街坊式住区的特色与现状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梁芸芸;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思想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傅志勇;三线建设及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储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荣;论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稳定与创新[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蓉研;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关于资产阶级的理论与政策[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刘慧;中国土地革命现代化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慧新;;鼓励与约束——论晚清早期留学教育立法的两个方面[J];法制与社会;2006年16期
2 杨玲;刘晓琴;;民国时期的婚约制度——以国家法为视角[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王绯;妇女:法律上的死亡与复活——太平天国革命与中国妇女解放[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3期
4 曾祥全,严帆;试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机关的司法为民思想[J];党史文苑;2004年04期
5 岳宗福;吕伟俊;;国际劳工组织与民国劳动保障立法[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兆祥;;中华民国早期(1912-1928)的外交立法述论[J];民国档案;2007年02期
7 袁应武;徐汉明;;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叶利军;;民初《大总统选举法》立法之争[J];江汉论坛;2007年04期
9 杨奎松;关于1936年国共两党秘密接触经过的几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0年01期
10 张振东;抗日战争中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深远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洪森;;国共两党接收东北斗争述略[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曾德亮;;从淮海战役看国共两党两军的作风[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3 孙欲声;;国共两党对民众的态度的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宅巍;;论国共两党对南京大屠杀的共识[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5 王伟;张治宇;;论抗日战争中的军事统一战线[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金元;;告别江南[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7 宋文;;北上鲁南第一仗[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肖星;高峻;;略论抗战前夕国共关系演变的历史条件[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9 张建祥;;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纲领[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10 张春英;;台湾百年历史变迁与国共两党关系[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禹康;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南岳举办的抗日游击干训班揭密[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姜瑶瑶;历史的选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记者 刘芳;国共两党抗战将领文物在京展出[N];团结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费士廷 通讯员 曾拥军;在这里,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N];解放军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任成琦;国共两党:两次携手的峥嵘岁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周英才;陈公博何以被国共两党开除党籍[N];中国档案报;2005年
7 周兴梁;二十年代初期国共两党成员指导进行的“非基督教运动”[N];团结报;2000年
8 杨天石邋本报记者 朱强 ;摆脱“土匪史观” 跳出“内战思维”[N];南方周末;2007年
9 营口市史志办公室;黎明鏖战[N];营口日报;2008年
10 韩玉晔;新四军军部在武汉诞生前后[N];长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精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志伟;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化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宋春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延龄;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任远;民主与建国—中国中间路线研究(1927-1949)[D];湖南大学;2011年
8 房世刚;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认知与践行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玉敏;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社经济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吕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波;南京国民政府社团立法研究(1927~1937)[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晶巍;国共两党抗战纲领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维生;试论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的几次论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亢凤华;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湖北的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应忠;政党、动员与青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叶飞;国共和谈期间政党竞争的维度与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高月;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关于地方政权问题的论争[D];吉林大学;2004年
8 聂晓静;试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的谈判[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玉英;国共两党在安徽抗战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殷娟娟;国共两党对1943年新约的反应及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5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7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