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德主义法学的两种路向:施塔姆勒与凯尔森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wo differen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of Stamler and Kelsen, two representatives of Neo-Kantian Doctrine, one is the approach of natural law, the other is the path of legalist positivism. But as jurists in the Neo-Kantian camp, they share some of the New Kantian consensus. First of all, they have abandoned Kant's theory of law in the doctrine of right of law. Secondly, they all think that to understand Kant is to transcend Kant, so they try to use the transcendental method of Kant's philosophy to provide a new foundation for the philosophy of law. In that case, in what sense they are on a different path.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ir fundamental difference lies in their attitude towards justice. On this issue, Stumler adopted a Kantian position, while Kelsen adopted a Hume position. It was thi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handling of justice that led them to different path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D9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奕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发展与演变[J];大众商务;2009年24期
2 郭俊义,薄振峰;凯尔森清除法学中意识形态因素探微[J];河北法学;2004年06期
3 王珉;岳阳;;浅析自然法观念的历史意义[J];经营管理者;2011年01期
4 王晓余;;浅议西方自然法[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5期
5 盛中源;;罗马法与古希腊文化的渊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6 柯卫;;西方法律信仰形成的两大要素及其启示[J];求索;2009年03期
7 曹智;;西方自然法发展述评[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张持;;自然法学说中的理性观[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9 刘复启;胡朝阳;;新自然法学的兴起:一个来至庞德的批判视角[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艳琴;;自然法与实在法之争[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杨;;法律正当性观念的转变——以近代西方两大法学派为中心的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N];东方早报;2011年
2 练洪洋;反思惨案不能丧失正义底线[N];广州日报;2010年
3 陈国平;正义,,不能再期待“亡者归来”[N];咸宁日报;2010年
4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副校长 郑成良;法律的定位:正义、程序与权利[N];文汇报;2010年
5 最高人民法院 赵昕 编译;可以量化的正义:衡量法治水平的十六项“法治指数”(上)[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张雪樵;科学执法的本源:朴素正义[N];检察日报;2009年
7 洪丹;快慢之间,民众纠结的是正义成色[N];南方日报;2010年
8 史彤彪;营造正义的氛围[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杭州飙车案判决离正义还有距离[N];东方早报;2009年
10 ;正义词典[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5年
3 邹益民;现代法律与政治中的诸神魔之争[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素民;烙在人性上的神之睿智[D];武汉大学;2004年
5 陶永新;14-17世纪欧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彦;法、自由与强制力[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薇;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占茂华;自然法观念的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李玲娟;侵权法的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吴向军;宗教与法的关系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昂;凯尔森的法与国家一元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马驰;法实证主义法效力来源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许小亮;法实证主义的理论根基[D];苏州大学;2009年
4 魏延娜;凯尔森的规范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强;凯尔森之基础规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书友;法律实证主义传统中的凯尔森[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韩涛;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汀;凯尔森、哈特法律效力论之比较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肖白;凯尔森法律效力论探析[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石宁辉;试析凯尔森去意识形态化的法律观[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1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8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