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层面探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Abstract]:Institution is a rule or constitution, or even a kind of moral idea, which restricts individual behavior while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North's uniqu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western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the long-term continuation of China's feudal society and the decline of modern economy. Moder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in an ineffective or inefficient system, the lack of system or lack of innov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9;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光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秋华;;明清时期政府政策对原始工业的积极效应[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2 王询;;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及反思[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许晓冬;;从经济史的视角谈中国近代社会制度变迁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朱锦程;;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0年07期
5 肖f^;郎帅;;文化、情感与理性选择:一个政治学的难题[J];公共管理研究;2010年00期
6 刘鑫;;集群一体化信息农业模式的探析——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9期
7 李秀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阶段的回顾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魏崇辉;王岩;;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启示——基于理论预设视角[J];经济问题;2009年06期
9 刘明;范德江;;近60年来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科学通报;2010年36期
10 安帅领,高虹;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雯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赵新龙;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权制度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郭春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肖亚成;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要素成本与利益分享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孙晓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路运输政策演变研究(1979-)[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季立刚;民国商事立法研究(1912-1937)[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刘春水;沉重与恣意的书写:谴责、暴露及其他[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洪坤;马克思与诺思:国家理论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修岩;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4 聂宏凯;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交通运输建设及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明强;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趋势研究(1870-1931)[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乔;王东原与战后湖南重建(1946年—1948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纪耿钗;论福州近代民营企业的曲折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小娟;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吕婉菀;民国时期浙江省公路建设研究(1916-1937)[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吴志会;法律与发展的模式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光斌;政治的形式与现代化的成败——历史上几个前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比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杨光斌;;观念、制度与经济绩效——中国与印度经济改革的政治学理论价值[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俊杰;;当下中国农村法治的迟滞与路径选择[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2 陈光;于海亭;;较大的市立法的制度变迁及其改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清;论全球化时代法律与经济的互动[J];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01期
4 徐爱水;;中国文化传统与法制变迁的路径依赖[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5 汤唯;雷振斌;;典型个案与法律制度变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王林彬;郭婷婷;;制度变迁对哈萨克斯坦矿业投资环境的影响[J];开发研究;2010年05期
7 吴云;;论古代傣族社会刑事法律制度变迁[J];思想战线;2009年06期
8 韩毅;;“路径依赖”理论与技术、经济及法律制度的变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杨春福;胡杰;;俄罗斯权利保障制度的新发展[J];求是学刊;2010年06期
10 赵金蕊;;法律与经济的困惑[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秋风;;应该明确民间维权的合法性[A];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7年
3 矫波;;经济增长的法律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周林彬;黄健梅;;法律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及实证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何应森;;法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问题[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秋凤;;中国百年来的三个宪政阶段[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7 谢瑞平;;法律制度的行为效率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璐璐;;“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潘伟杰;;习俗与法治:法律制度创新的限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蒋晓伟;;和谐社会与和谐法制[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撰稿 奥立弗;美国税法根本性变革:简洁、公平、有助经济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阮占江;切不能让制度之弊遮蔽良心之善[N];法制日报;2007年
3 德国汉堡大学法学硕士,持有德国律师资格,中德法律家学会会员 陈颖;补贴、减税到底为了谁[N];法制日报;2010年
4 杨海坤;贵在从制度层面保障弱势群体利益[N];法制日报;2006年
5 阮真邋殷赅;保尔森再次警告:对华贸易保护法案将加剧金融动荡[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秋风;企业的权利与权力[N];中国经营报;2006年
7 罗春伟;以“法学之眼”看文学经典[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杨光斌;“合法性”遮蔽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7年
9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长江商学院访问教授 陈志武;法治发展与股权致富[N];经济观察报;2008年
10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 李晓梅;从秦香莲看封建社会宗法与国法的矛盾冲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方立新;传统与超越[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3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磊;中国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孙光妍;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刘红臻;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D];吉林大学;2006年
8 冀诚;试论所有制概念对中国私法制度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悦;1945年后日本媒介法框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谭欣;制度变迁下的规则失效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4 雷振斌;法律变迁的经济学解释[D];烟台大学;2008年
5 朱书龙;制度变迁中的立法理性及其实现方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周晓宇;秦汉时期法律思想和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D];吉林大学;2004年
7 郭克明;晚清台湾土地纠纷及其解决方式[D];河南大学;2012年
8 叶丹丹;个人自由:转型期中国法律制度变迁的价值导向[D];吉林大学;2005年
9 田丽;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今“法德兼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游津波;明代礼仪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3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9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