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8-12-27 19:27
【摘要】: 专家证人制度是英美法系中一个具有特色的证据制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而逐渐形成,对英美法系的诉讼实践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专家证人制度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就是专家证据的可采性规则。可采性涉及的是一项证据是否具备在法庭上提出的资格,是证据制度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美国专家证据的可采性规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三章: 第一章专家证据概述,首先从专家证据入手,在与普通证人证言和大陆法系的鉴定结论的比较中引发出专家证据的基本特点。然后在本章第二部分对专家证人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回顾,着重阐述专家在法庭实践中诉讼地位的转变:陪审团成员——法庭顾问——中立专家证人——当事人聘请的专家证人。 第二章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形成与发展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对美国在规制专家证据偏向性方面的各种尝试和努力进行了重点论述。随着抗辩式诉讼理念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专家证据的当事人主义色彩愈加凸显,为了避免专家证据的恶意偏向性对事实裁判者造成影响,美国法学界开始了规制专家证据的探索之路。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20世纪初的法学家们最终将注意力放在了提高专家证据的可采性标准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哥伦比亚上诉法院率先以判例的形式创设了专家证据的可采性规则——弗赖依规则。弗赖依规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专家证言的科学性,但是它的保守性也将大量新兴的科学技术排除在了法庭之外。1975年《联邦证据规则》大大放宽了专家证据的可采性规则。然而,由于《联邦证据规则》未能对弗赖依规则的效力做出规定,因此导致了实践中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适用上的混乱。这种局面直到1993年联邦最高法院对道伯特案做出判决才得到缓解,道伯特判决明确指出《联邦证据规则》的优先效力,取消了弗赖依规则在联邦法院系统的适用。此外,通过对《联邦证据规则》相关条款的解释,道伯特判决实际上确立了新的可采性标准。1999年联邦最高法院运用判例将道伯特标准扩展到所有专家证据,至此,联邦法院系统的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得到了统一。2000年《联邦证据规则》的修订条款从立法层面上巩固了道伯特标准的地位。 第三章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现状及特点,主要就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演变的趋势和现存的问题进行说明。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发展主线,基本上呈现着宽松化的趋势。然而,伴随着规则的宽松化,法庭实践中对专家证据的审查却渐趋严厉化。本章最后,对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在联邦和州的适用现状进行了说明。 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产生之初是为了规制专家证言的偏向性,然而,在抗辩式的诉讼背景下,专家证据的绝对客观性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对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争议及其改革仍将继续。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15.13;D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震;;自白排除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J];青年记者;2011年23期

2 王媛;;普通证人意见证据规则之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3 窦云鸽;;简论自白任意性规则[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崔起凡;姜剑涛;;美国品格证据规则的解读与借鉴——以公正审判权的保障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1年08期

5 郑昱;;论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海峡法学;2011年02期

6 杨艳;张超;;传闻排除规则的发展趋势[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刘峰;;解读米兰达判决[J];华章;2011年24期

8 黄昊;;浅谈两个《规定》及其侦查价值与影响[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马克;;催眠及催眠侦查探析[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罗力彦;;《找到辩点》连载之六 骗子找你辩护,怎么办?——包同诈骗案(下)[J];民主与法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亦武;丘秀峰;;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唐书恒;韩德馨;陈春琳;王洪林;;阳泉矿区韩庄井田煤层气可采性初探[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郑泱硕;;永丰采区煤层分布规律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4 唐书恒;陈春琳;王爱国;蒋平生;;华北煤层气储层研究与评价[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5 龙元明;;浅谈天湖山矿区地质找煤的途径和方向[A];缓解矿山资源危机——中国资源危机矿山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傅达清;李娟;;一个律师眼中的仲裁[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崔起凡;;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独立专家证人——以《国际仲裁取证规则》为中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孟军;宋岩;秦胜飞;柳少波;洪峰;;成藏演化过程对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作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要惠芳;;山西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素新;肖红艳;;煤储层中微孔隙和微裂隙的扫描电镜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旭;引入可采性概念应注意与证明力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3年

2 晏向华;交警偷拍:合法的就是妥当的?[N];检察日报;2005年

3 杨 荣 宋红宁;提高证人录像作证可采性的几种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姜伟 张军 田文昌;秘密取得刑事证据的可采性[N];检察日报;2001年

5 赵祥东 吴燕;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赵小刚;建立专家证人制度势在必行[N];检察日报;2007年

7 张玉哲邋兑卫峰;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N];北方法制报;2007年

8 杜 闻;“公共记录或报告”的可采性[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记者 袁可林;河南二十九个地质科技攻关项目有主[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江苏泰兴市人民法院 杨惠;试论刑事诉讼非法物证的可采性[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张斌;论视听资料的法律地位与可采性[D];四川大学;2004年

3 黄晓权;刑事证据制度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起新;阜新盆地煤层气储运规律及资源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何邦武;刑事传闻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刘玫;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方道茂;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佳;司法证明思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奉晓政;论高科技时代的专家证据“可采性”制度[D];湘潭大学;2004年

2 张朦丹;论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章冠宇;专家证据的采信标准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傅平;口供的可采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方泽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6 李昌博;科技证据可采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侯林;电子数据证据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谢俊灿;刑事鉴定结论的可采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孙国祥;电子证据论[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成伟智;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探析[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3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93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2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