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合理性的反思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social standard, patriarchal supremacy, patriarchal origin and social func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biased to use the concept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modern jurisprudence to evaluate their value. If we look at the value of these traditions from overall vision'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e will come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 The above three characteristics ar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form of China's unified country, which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day, despite the major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olitical form of China's society, many of the thinking habit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ral public are still preserved. In view of thi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ystem is still worth thinking about theoretically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system.
【作者单位】: 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姜素红;充实与超越: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考[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方合;;中国古代公案戏中的法律文化解读——以《窦娥冤》为视角[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游训龙;吴仙桂;;关于村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杨芳;;中国法制史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新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11期
4 张继宏;张菲菲;;论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法律文化的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2期
5 胡炎;;论传统无讼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J];华章;2013年34期
6 张月;曲玉萍;;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3年11期
7 段晓彦;;“比较热”下的冷沉思——中西比较法在法律史研究中运用状况之评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胡利明,杨志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尤陈俊;范忠信;;中国法律史研究在台湾:一个学术史的述评[J];中西法律传统;2008年00期
10 万平;孙廷然;;农村老人养老法律意识现状及问题之调查研究——以湖南省祁阳县下马渡镇水冲村为调查对象[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广秀;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萃;清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江发;中国检察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湘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岳武;清末地方审判制度改革及实践——以奉天为例[D];河南大学;2004年
2 王永浩;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利明;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现代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颖丽;我国现阶段普法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景淇;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合”精神[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岩;历史实践视角下的中国法律现代性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秀敏;中国古代死刑慎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高玉娟;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立;试论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制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英慧;社会哲学视阈下的和谐文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夏锦文;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及其转型[J];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09期
2 刘作翔;;论法律文化[J];法学研究;1988年01期
3 李·S·温伯格;朱迪思·W·温伯格;潘汉典;;论美国的法律文化[J];环球法律评论;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雪;;如何认识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5期
2 孟俊红;;闯红灯、扣奖金与单位评优——论法本位的错位[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董延林,孙宇;法律本位之演进论略[J];学习与探索;1998年02期
4 李龙亮,郭成;社会本位——民法典的最佳选择[J];河北法学;2002年S1期
5 周茜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走向社会本位[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6期
6 孔庆平;;个人或社会:民国时期法律本位之争[J];中外法学;2008年06期
7 姚尚建;;整体国家中的社会本位与政党表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8 薛克鹏;;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其实现[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9 刘宗华;;论我国医疗风险分担法律制度之重构——社会本位的法律视角[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文军;;民国时期的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研究[J];法律方法;201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文军;;社会本位司法理念中国化研究——从民国的理论与实践展开[A];2013年第七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何璐;;论环境法律观念——生态本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3 孙思礼;;经济法本位新论[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忠军;社会本位:经济法的本质[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永宽;中国传统政治的文化解读[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廉峰;论法的社会本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庞连花;社区自治中行政化问题的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丹;公司社会责任的实例观察[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赵东倩;社会本位教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8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2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