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审查的新发展
[Abstract]:The Bilski case denied the exclusion of all categories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and refused to use the "machine or transition test method" as the only test method to determine what is a "method", thus showing the weakening of the "clear line rule" on the issue of patent suitability. In favor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ubstance of the invention, avoiding being unduly circumvented, and at the same time being more inclus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fter the Bilski case, Through a series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 appropriateness cases, CAFC explains the standard of prohibiting "preemptive abstract concept": "completely executed by human thinking" belongs to non-patentable abstract concept; There is no patent for "meaningful restriction" of abstract concept,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bstract concept" belongs to patent fitness mark, "device" is implemented by commercial method, "system" invention may also belong to "abstract concept", and so on. These more flexible and pragmatic review rules,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will provide a more positive and orderly prospect for business methods patent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云计算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2YJAZH116) 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专项基金重点项目:云计算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1JCZ04) 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赢创知识产权研究基金
【分类号】:D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建中;;欧洲软件专利发展十年回顾[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7期
2 陈琼娣;余翔;;美国“公众专利评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10年02期
3 约翰.W.芭格比;冯晓青;胡少波;;商业方法专利的扩展——交易性分析与技术科学的融合[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杜颖;王国立;;知识产权行政授权及确权行为的性质解析[J];法学;2011年08期
2 高锐;;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析证[J];法制与社会;2011年30期
3 刘银良;;美国专利制度演化掠影——1980年纪略[J];北大法律评论;2013年02期
4 宋颂;;论方法的可专利性——以美国判例发展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06期
5 庄雨晴;吴诗雯;;对我国涉及商业方法专利审查的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10期
6 吕磊;;我国银行业专利保护现状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1年04期
7 王晓燕;寿步;;美国云计算专利诉讼的调查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20期
8 文爱玲;;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1年S3期
9 蔡步青;;从美国法院典型判例看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贵明;;如何在撰写中国专利申请文件时考虑向国外申请[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2 郭荣庆;;公众参与对降低问题专利申请的影响[A];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4年
3 金旭鹏;;商业方法专利在美国的发展及我国的有关规定[A];2015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六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宏;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珍兰;公众参与专利评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鹏;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与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欢;商业方法的可专利主题标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何艳霞;国外专利加快审查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炎铎;商业方法可专利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文爱玲;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结文;商业方法软件专利适格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月颖;专利权无效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佳;商业方法专利化的可行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卓;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费闯盼;论计算机程序专利申请的审查基准[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褚宗明;商业方法专利审查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网站大公司受困商业方法专利侵权大案[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05期
2 杨卓铭;方逸君;;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8期
3 张玉敏;谢渊;;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的去标准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产权;2014年06期
4 郭林将;王君;;日本商业方法专利的模式及借鉴[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谢黎伟;;从新近判例看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7期
6 李媛;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及界限[J];税收与企业;2003年01期
7 邱洪华;金泳锋;余翔;;基于专利地图理论的日本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4期
8 蔡步青;;后Bilski时代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之因应与挑战[J];河北法学;2012年07期
9 蔡步青;;后Bilski时代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之因应与挑战[J];网络法律评论;2012年02期
10 刘银良;;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十年扩张与轮回:从道富案到Bilski案的历史考察[J];知识产权;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懿融;刘国伟;;美国的Bilski案对中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的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力航 林日 失静;解读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事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巧婵;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新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晴晴;中美商业方法专利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30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3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