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规范与价值:近代中国刑事法制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0-04-28 08:27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近代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刑事法制转型的历史过程,研究这一阶段刑事法制中“规范一价值”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借助于对刑事法制近代发展史的具体描绘和本质揭示,阐述“平权”因素的增长和“特权”因素的衰减是刑事法制向现代转型的特征,来说明权益因素的变迁与刑事法制转型的关联,通过对刑事法制近代转型过程的具体认识为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作一点铺垫。 近代刑事法制的转型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原因是中国帝制无能应对内忧外患而导致国家危机和皇权衰落,引发社会对传统专制法制文化的批判和唾弃,清政府不得不在法制上让步,以保政权,进而引入现代法制的形式以及相应的价值,形成了与以前不相同的刑事法制样式。 自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广州武汉革命政府至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刑事法制法典,总体上说在转型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但时有反复。在这时期,尤其是在国民党统治后期,以特别的刑事法制来维护国民党的党治军治,维护特权统治,使刑事法制倒退、反现代化,表现了刑事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 本文的考察材料主要为刑事实体法和刑事司法制度两类,两类中又分别普通法(典)和特别法,还采用了少量的立法制度和案例。这些不同类型的规范(及体系)现象都表现相应的价值实质,都与一定的权益和秩序相联系。 本文认为,不同刑事法制“规范一价值”样式的出现,是与权源(权力的来源)的性质有根本性的关联。因此,法治的前提是治法,治法的基础是治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9;D9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李相森;;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郑德新;“法的起源”不等于“法意识的起源”——兼论关于“法的起源”争论的误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高强;清末革命派尊黄现象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7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8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9 操申斌;近代中国大同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10 陶季邑;;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蔡冬梅;;简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任全礼;;浅论《论十大关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秦宣;;毛泽东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反思[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周新城;;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重读《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海峰;;“科举,非恶制也”——兼谈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宋林飞;;“中国模式”的成功、特征与未来[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爱茹;熊华源;;论邓小平“先富”与“共富”思想的历史演变[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先俊;胡倩燕;;建国初期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震;“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4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毛忠华;程序正义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臻;我国民事诉讼调解的功能定位[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鹏飞;从“亲亲相隐”谈我国窝藏、包庇罪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新生;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3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43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