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保释制度的历史演进与镜鉴

发布时间:2020-05-01 00:06
【摘要】:美国的保释制度渊源于英格兰,与美国强烈的当事人主义诉讼理念相结合,其理论和实践比之于英国的保释制度,更为丰富多彩。但是,国内关于英国保释制度介绍的文章连篇累牍,关于美国保释制度的讨论则鲜有人提起,研究保释制度的学者对美国保释制度往往以“过于激进”一笔带过;而且在借鉴保释制度改革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时,以制度照搬为多。对此,笔者不以为然:对外国诉讼制度进行研究,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为了了解该制度的内在精神,以此来指导我国的诉讼制度改革;美国的保释制度可能在某些规定上比较“激进”,但正是其从原始到“激进”的发展历程完整地体现了保释制度的内在精神,其中蕴含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理论资源。这是笔者选择美国保释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原因。 本篇文章的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对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讨论缘起;然后由无罪推定原则开始谈起,介绍保释制度中蕴含的一个理论矛盾,即一方面,保释是为了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的充分行使而赋予其的一项权利,另一方面,如果将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予以保释则可能带来逃避审判、再次犯罪的后果。 欲了解美国保释制度的精神,就应当了解美国保释制度的历史嬗变。第一章中,笔者介绍了美国保释制度的历史发展,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殖民地时期、模仿时期、突进时期、调整时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保释制度如何从一项野蛮的战俘制度变成犯罪嫌疑人的一项权利,以及这项权利从粗疏到丰盈,以及到以后的限缩这一过程;揭示了随着诉讼制度的现代化,保释制度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发展。其中,保释制度发展中的突进时期和调整时期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主要介绍美国保释制度的现状及运作,勾勒出现代保释制度的形貌。主要是保证方式的多元化,对每种保证方式的产生背景及各种保证方式的兴衰的介绍,体现出其“扩大定罪前释放,尽量避免不必要羁押”的精神;还有保释的运作程序,着重介绍了其操作流程和救济途径,展示了其诉讼化的运作方式。 第三章主要是对美国保释制度的理论分析。该章要点如下:保释制度是逮捕的配套制度;内容上是定罪前羁押的替代性措施;地位上是整个刑事诉讼的稳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71.2;DD91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项志友;马珊;;论法治的人性基础——兼论中西人性观对法治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健;;世界各国(地区)反贪机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比较研究——兼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监督范围与组织形式的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孙厚祥;;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违法裁判机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闫亚军;陈力东;;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侦查监督职能促进人权保障[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现U,

本文编号:2646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46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