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判例制度的中国引入

发布时间:2020-05-01 12:23
【摘要】: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在总体上属于大陆法系,成文法被作为法律的基本渊源。但是,成文法具有许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针对既往历史经验而制定的,很难与当前现实的法律事实达到紧密的链接。而且我国的法律条文普遍比较抽象,容易产生多义性理解,导致不同的适用,对于法律的实施很不利。在此情形下,我国学者多次提出,应该借鉴我国的历史和国外的现实经验,建构中国自己的判例制度,,作为成文法的有效补充,以判例制度的典范性、互补性和即时性,弥补因成文法过于原则、抽象所造成的僵死或者滞后,并以此对各项司法活动进行必要的制约。 本论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笔者分析了现阶段的相关判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后认为,我国应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并赋予其法律渊源地位,形成统一的强制性判例指导格局,作为我国现有成文法的有效补充和细化。笔者还认为,在实践中出现许多的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还有很多人对是否引入判例制度还有疑惑,以及对引入判例制度与我国本土的案例制度的融合问题不能更深的把握。所以笔者将重点放在阐明引入判例制度的合理性问题以及制度设计上。 第二部分,在现有理论基础上,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引入判例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政治分析上认为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从经济上分析认为引入判例制度能更大地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从文化上分析认为判例制度不仅是符合世界文化的发展规律而且也是符合中华文化传统;最后得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判例指导制度。 第三部分,在解决了是否要引入判例制度的问题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吸取各种判例制度的优点和怎样使其本土化。所以在这一部分笔者从判例指导的制作主体、判例指导的制作要点和相关运作制度这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几点愚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民;在证券业试行“判例法”——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博士专访[J];法人杂志;2004年01期

2 王世涛;建立我国行政判例法初探[J];行政论坛;2002年03期

3 杨晓兰;;我国行政案例指导制度的法理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4 武树臣;;“案例指导制度”的历史指导[J];中国法律;2010年05期

5 庄伟燕;“混合法”理论与当今司法改革[J];学术研究;2003年05期

6 张岩;;试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之建构[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2期

7 那艳华;;从司法实践透视成文法国家法律适用的正当性——由实践个案引发的思考[J];学术交流;2010年10期

8 臧东娥;;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8期

9 何震欣;;判例法与成文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差异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2期

10 赵雯,刘培森;关于建立判例制度的几点思考[J];法学论坛;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中国特色的判例适用规则初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2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盛建明;;论美、欧反倾销法的差异及其成因[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4 王小平;Murphy E;Brink J;Livingston JD;;中国湖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无责任能力精神障碍患者比较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胡晓慧;;略论转型期的法官造法及其控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宋炉安;;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发现[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江必新;程琥;;论判例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8 胡晓慧;;略论转型期的法官造法及其控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李红桃;;美国教育立法的几个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英汉生命伦理学译释词汇[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揭志刚;中国古代的判例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 周红;确立判例在我国行政法上地位之我见[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法院 卞文斌;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沈福俊;“判例指导”可以维护司法公正吗[N];解放日报;2008年

5 青年学者 羽戈;“宁波许霆案”之后判例法何为?[N];中国经营报;2008年

6 ;什么是判例法[N];中国税务报;2003年

7 尚贞华;我国判例适用的可行性分析[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刘士国;司法判例与中国民事法律[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贺晓翊;我国法院对英美法系判例法的查明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武树臣;中国“混合法”的过去与未来[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啸;判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马佳昌;国际商事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之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赵静波;行政判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朱文雁;论英国对诽谤的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皮天雷;法与金融:理论研究及中国的证据[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金赛波;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徐祥民;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王磊;中国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李燕;性别变更的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玉兰;成文法与判例法的理性沟通—刑事判例制度的路径选择[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马悦;刑事判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饶剑威;论判例制度的中国引入[D];兰州大学;2007年

4 马艳锋;我国确立判例制度的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凯伟;行政判例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6 肖维维;行政判例制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袁玮;从法典法与判例法的比较论建立中国的行政判例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许清清;论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可行性[D];湘潭大学;2005年

9 张燕翔;我国引入判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陈小洁;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判例及其现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6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46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