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构建探析

发布时间:2020-05-07 04:30
【摘要】: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成文法作为案件处理的唯一依据。成文法有一定的优点如法律规范系统、集中,便于学习、掌握和运用等,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如滞后性、过于抽象等问题。 本文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作法,结合我国现有国情,从多角度阐述在我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即具有我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本文从判例法形成,判例法制度的形成、判例法制度在世界的发展、判例法制度的运用、实施判例法的法律依据及现实依据、我国判例法的先例及传统、判例法在我国的古代司法中的运用与发展、我国学术界关于判例法制度的争论、我国司法机关对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态度,我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制度的必要性、我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可能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我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可能的,但是也需要克服如下的障碍:首先,在观念上要正视判例的合理性,,破除判例法不能成为法律渊源的思想。建国以后,我国一直固守制定法为唯一正式法律渊源。事实上,社会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时刻处于变化中;制定法不可能详实具体,包罗无遗,也不可能自动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情况,因此,制定法存在“空白”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制定法具有原则性、抽象性。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司法主体之间认识与理解上的差异,也极易产生偏差。制定法的这些固有缺陷在客观上需要一种有效手段去弥补,以保证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有效性。而判例具有灵活、具体、适时、针对性强等特点,是弥补制定法缺陷最有力的武器。因此,在法律渊源上,破除只将制定法作为唯一正式法律渊源的陈旧观念,将判例法也作为一种法律渊源纳入我国法律体系之中,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法律体系,以增强法律与社会关系的契合度,保证法律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次,在理论研究上,要正视判例的弱点与缺陷,联系我国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因噎废食”。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作为制定法的补充,既可以完善制定法的缺陷,也可以补充判例的缺点。再次,在制度上,必须对中国的相关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造,为案例指导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 在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过程中,至少应当对现行的两个制度进行适当改造:首先,应当将现行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工作关系从批复式转向审判式,以判决代替批复。其次,对我国现行判决书制度进行改革,运用法律推理来型塑判决。目前,我国法院的判决书都比较简单,与判例所要求的充分说理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要求在判决书中进行充分法律推理,论证判决理由与推理过程。最后,在移植过程中,应当认识法律移植的艰难性,树立持之以恒的决心。法律移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维持移植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绝不能稍遇挫折就改弦易辙。实际上,法律移植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移植初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要么对植体进行修正,要么对受体进行调整,对植体所必需的核心环境进行改造,必要时进一步引进某些配套制度,培养民众相关的法律意识,从而缓和或消弥冲突,促进转化,最终实现所移植法律的本土化,推动社会发展。 在我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要从我国审判实践的现状、案例指导的法律推理路径、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的原则、适用等方面来加以分析及制定。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翔;;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2 高峰;晏磊;姬凯;;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的合理模式——以职务犯罪案件为视角[J];政法学刊;2011年02期

3 霍思;叶青;;我国判例法制度构建的法理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4 黄潇筱;;谈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几点思考——兼评《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张双英;;论“同案不同判”现象的类型及应对[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宣海林;法律“眉批”的借鉴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张骐;司法改革视野中的判例法[N];法制日报;2003年

3 俞荣根;完善法律体系“非一日之功”[N];法制日报;2011年

4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卫方;统一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林卫星;明确定位 完善机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 博士研究生 王富博;现代社会的法律创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主持人 鲁倬;中国律师:如何确立应有的尊严[N];工人日报;2001年

8 熊

本文编号:2652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52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