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民间法的法理思考

发布时间:2020-05-17 20:41
【摘要】:有人说,中国人一般是在不用法的情况下生活的,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这里他们所提到的法是指国家法。但众所周知,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通过内在矛盾的解决而发展着的,并且在自我调节的基础上来发挥功能的有机系统。任何一个社会在客观上都要求具备社会调整体系,以满足社会生活的一般需要。这是因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组织性和秩序性。这种组织和秩序是社会本身的内在属性。社会自身的组织性和秩序性,不可避免地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则体系。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行为规则体系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并调整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社会调整规范,社会生活就会无组织、无秩序,处于混乱不安的状态之中。 在中国,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兼具地域性的家庭、宗族组织结构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在历史的进程中,这种血缘关系表现为自然的宗法关系而将其风俗习惯慢慢地积淀下来,进而给中国的法律的发展进程留下了烙印般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了中国法律文化的特色与基本品格。诚然,国家制定法是家庭、宗族关系的重要调整手段。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体现着明显的血缘关系特征的民间风俗习惯在中国社会的调整体系中起到了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历史作用。难怪有学者说:“中国人解决争端首先必须考虑‘情’,其次是‘礼’,然后是‘理’,最后才是诉诸于法。 可见在中国社会中,调整生产、生活的法律规范是二元化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多元化):一方面是国家成文法或“大传统”调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活动及其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民间习惯法或“小传统”在自发地调节着人们的行为及其活动。当这二者发生不协调乃至冲突时,民间习惯法往往要占国家正规法的上风。而在国家成文法调整缺位的情况下,民间的习俗与惯例或宗教教义则充当着主要的调节功能。 所以说,民间法对社会生活的巨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当我们在对中国的法文化进行研究时,不应将目光只局限在国家制定法的层面上,还应多多关注那些生于民间,出于习惯,在民众长期生活、劳作、交往和利益冲突中显现出来的民间法。 本论文的篇幅为四万多字,主要从两大部分来论述笔者对民间法的思考。在第一部分中,笔者对民间法进行了一个基本的解读,包括对民间法的定义、特征及其与习惯法的比较;民间法的成长与变化规律以及民间法的渊源。在第二部分中,笔者重点论述了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民间法与我国的立法、司法及法制现代化的联系以及民间法对我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而民间法与司法及法治的关系是为重点。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1、以尊重历史、研究历史的态度并结合人类学的知识,将历史研究与法学研究相结合,以期达到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在,通过现在来认识过去;通过历史的发展来看待法律的传承与变迁,通过对法律异同的理解来认识人们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2、从具体之处入手,将实证研究与理论建构相结合,通过个案的引用及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研究来认识民间法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合理性;3、将“纸面上的法”(即国家的正式法)与社会中的“活法”(即民间法)相结合来认识其互动性对于实现其良好的社会秩序之作用。 对于本文的创新之处,笔者自认为在于:较多地引入具体的司法案例,在实证与比较的阐述中对民间法的作用与功能进行论述。这样似乎更为直观,较好理解。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呼吁我们应重视对民间法的研究,并注重对它的吸收与利用。这样可以在本土的资源中寻找有利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源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晖;;《民间法》年刊总序[J];民间法;2009年00期

2 谢晖;陈金钊;;《民间法》稿约[J];民间法;2009年00期

3 谈萧;;商会制度的法理基础——基于民间法—国家法范式的分析[J];民间法;2009年00期

4 刘宝璋;;论可接受性理论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斐;;民间社会与法律秩序[J];民间法;2009年00期

6 张伟强;;论民间法的能与不能[J];民间法;2009年00期

7 阮丽娟;;论农村环保中法的缺失及解决路径[J];政法论丛;2011年04期

8 王怡;;论民间法应用于司法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9 李麒;;民间水规的法文化解读——以明清山西河东地区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10 谢晖;;论民间法研究的学术范型[J];政法论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佐龙;;民间社会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区为视域[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2 谈萧;;初论商会与行业协会法——基于民间法和国家法二元视角的分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3 支果;;民间法与盐业合伙契约[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4 廖华;;论民间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袁兆春;;中国农村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关系分析——兼论乡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林彬;王佩佩;;商事惯例初论——以立法构建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7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文顺;;“斑马效应”与和平之墙——《反分裂国家法》评述[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徐晓光;;小牛的DNA鉴定——黔东南苗族地区特殊案件审理中的证据与民间法参与[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10 汪曙申;;从美国对《反分裂国家法》的态度看其台海政策[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涛;“小偷示众”凸显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博弈[N];检察日报;2004年

2 西南政法大学 龙大轩;和合: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刘武俊;“民间法”的有所为和“国家法”的有所不为[N];法制日报;2000年

4 段绪柱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乡村社会治理有着特殊的行为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柴玉丽 夏 青;民间法与法制现代化[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方向新;防治民间法对妇女土地权益的侵害[N];中国社会报;2004年

7 记者 漆艳;“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天水日报;2011年

8 贵州大学 杨礼熠;国家法与民间法辨证关系探微[N];贵州民族报;2010年

9 记者 王世心 张志华;国家法官学院山东分院揭牌[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陈信勇;论法律产品(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萍;论民间法的司法运用[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学兰;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人团体习惯法的演化[D];山东大学;2007年

3 晁育虎;转型中国法律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国骞;国家法实效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严文强;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流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D];云南大学;2004年

8 范文山;越南农村管理中的乡规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顺求;中国税制改革的伦理反思[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张善根;知识变迁与社会意涵[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琳琳;法治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融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春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胡友根;中国民间法的法理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鹏飞;蒙古族民间法在乡村秩序构筑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9年

5 王青林;民间法与法律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范景萍;认真对待习惯法[D];四川大学;2007年

7 陈冬春;民间法研究的反思性解读[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张敏;从法治层面谈宋朝双层统治格局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斐;国家法效力危机的民间法救济[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李传良;论民间法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69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69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